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十六七岁的我们下乡奔向了广阔天地

1968年11月1日,我们每个同学,说不上是忐忑,忧虑,悲切,还是迷茫,新鲜,好奇,紧张,兴奋,相互机械的微笑,打着招呼。十六,十七岁的我们,带着自己捆好的行李,脸盆,书箱,来到了人山人海的学校广场。

我们的学校是个新建立的铁路中学,是因为刚刚这里成立了铁路分局,河北,辽宁,内蒙,吉林境内大批铁路职工汇聚到这里,,有铁路职工,就有铁路局宅,就有铁路小学,铁路中学。当时我们学校只有两届毕业生,五百多人。那年,只有家庭特别情况,或者学生重病。几乎没有什么动员,就是紧跟毛主席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学生们要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儿女志在四方‘一生交给党安排’‘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全校只有几个同学没有下乡,齐刷刷,都下乡了。离开学校的前一天,路局领导,地方领导,学校领导以及工宣队召开了欢送大会,文艺节目演出,给每个同学发了一本精装的毛泽东选集。

我们记得很清楚,走的这天,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到祖国的四方去‘毛主席都战士最听党的话‘‘’见到你们格外亲’’都歌曲。学校广场上,让四五十辆马车占满了。这些马车都是每个生产队派来接我们学校五百来的同学去到他们生产队的。

我们十二个同学,六男六女,很快的就聚到一起。对于以后,是住在哪里,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劳动,都没有去想。相互也没有什么话去说,去询问。一切都等着老师和工宣队的通知。几个小时过去了,马车载着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嬉笑,唱着歌的同学们,陆续离开了学校,就这样,属于这代人我们,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由此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广阔的天地,走向了人生的新起点。

几个小时过后,人山人海都广场冷清了下来,连广播高音喇叭都停了,诺大的广场几乎就剩下了我们十二个同学和送我们的家长和亲属一小撮了。我们还是规规矩矩等在广场上。组织者领来了最后一挂马车,帮助我们再马车上,摆好了行李,大家上车坐好,出发了。

马车本来该上午走,到了下午我们才出发,给我们心情带来了郁闷。

马车走出了城,走了几里地,来到了宽阔的西辽河,那时,西辽河上没有公路大桥。马车老板找了河水很浅的地方,赶着马车去淌过了河。这时车老板才告诉我们,这辆车本来不是接我们的,是公社人员在大车店把他找来的,替补应该出车的生产队接的我们,。

天黑了,把我们送到了公社,当天晚上,我们在公社食堂吃的饭,住在了公社招待所。

记得,当天广播里发表了,将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賊刘少奇永远开除党籍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还是觉得是毛主席的红卫兵的我们,我们把公社的黑板全部擦了,写上了欢呼,拥护的大标语。这一革命行动让我们忘记了,我们准备下乡的生产队为什么没有派马车接我们的闹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