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真相”

老师的“真相”

□半瓶子

笔者朋友不多,堪称老铁的朋友更少。惟一算得上莫逆之交的几个朋友,基本上都是老师。因为是朋友,交谈起来百无禁忌,我们也常说起老师这一职业以及社会对教师群体的看法。说实话,除了一些十分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很多教师都长着一颗“玻璃心”,觉得当老师受委屈,工作起早贪黑,没有社会地位,学生不尊重,家长不理解,仿佛憋着一肚子怨气。

同样,说起老师,很多家长也是“玻璃心”,认为个别老师很“难挖”,对别人家娃好,对自己娃不好。如果你问老师具体哪里不好了?他会说“老师都很牛。”问“老师咋牛咧?”他会说老师不给自己家娃安排前排座位,在家长群里只和个别家长聊天,自己娃上课说话了,老师当着全班娃的面训自己娃,不给娃一点面子,伤了娃的自尊心等等。

这些年,平凉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吃穿不愁了。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人们把追求更高层面上的精神生活一股脑全寄托在了娃娃身上。爱屋及乌,盼娃娃成材上进,就要“巴结”好老师,这一点在城区重点学校显得尤为突出。乃至于平凉人把老师和警察、医生归类为“惹不起的人”。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不是要揭露老师,而是想为老师说几句公道话,没有要扬派老师糟蹋老师的不良用意。要我说,平凉有近3万名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好老师。当然,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会受到这个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浸染,也会做出一些有悖老师这个称呼的麻达事来。平心静气来看,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像公务员队伍里难免有“蛀虫”,其他行业时常出“二百五”一样,并不代表所有公务员都是“蛀虫”,都是“二百五”。老师之所以这几年口碑不好,除了老师自身的原因之外,与互联网时代言论门槛低、喷子多、口水多、反智主义盛行不无关系。

在网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拿老师出气的言论,认为老师没能耐,没水平,没教好自己的孩子,一些网友跟帖评论,随声附和这个家长的观点。结论往往是: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言下之意:我家娃之所以没有考上重点学校,不是我娃的智力有问题,也不是我的遗传有问题,而是老师有问题。

对于这些“杠精”网友,我不予置评。同样,老师也不必过于纠结网上一些针对教师群体的不当言论。要知道,连三皇五帝、先贤圣人都逃不过网络喷子的讨伐,何况“教书先生”呢。当然,教师队伍也不是清水一盆或铁板一块,例如“课外辅导”、“有偿家教”等问题,曾经备受媒体和公众的诟病。加之一些年轻老师由于对职业缺乏荣誉感和敬畏心,在日常教学以及生活中不注意个人言行,也给教师群体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老师不好当,这个职业也并不轻松。如今的老师既要完成学校里制定的不切实际的升学指标,还要应付来自上面的各种所谓“素质教育”的检查。一方面,老师被迫给学生不断加压,提升学习成绩。一方面,还要考虑给学生“减负”,大喊“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受大环境所迫,当下的老师文凭要大本,职称要考评,讲课要验收,作业要批改,各种各样的活动还要积极参加。你必须始终精神饱满,始终状态最佳,始终笑语盈盈……可大家不要忘了,老师也是肉眼凡胎的普通人。

话又说回来,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和娃娃打交道,就是要受家长和全社会的“评头论足”、“说三道四”。理由很简单,因为老师所从事的职业牵扯到千家万户,牵扯到每一个家庭的“神经”,牵扯到无数“花朵”未来的希望。这不怪老师,也不怪家长。应试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谁摊上都会成“众矢之的”。

老师的社会地位在老师心里,不在别人嘴里。老师要好,家长也要好。当老师的只要把心态摆正,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不吹毛求疵,不满腹怨气、浊气、戾气,不把“负面情绪”发泄给无辜的孩子,干好分内事,做到问心无愧,就不会在乎那些无理取闹上门问罪的家长。同理,面对家长的口诛笔伐甚至人身攻击,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出来理直气壮为教师撑腰,公平公正处理问题。

当今的教育体制机制,为老师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已经到了为老师必须“减负”的时候了,让教书育人回归它本来的面目。那些把老师当成服务人员,不尊重老师的状况,应当休矣。

教师自尊,是致自己的良知,这是知识分子的风骨。

尊重教师,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这是社会的风骨。

往期精彩回顾

调整平凉城区居民供热价格听证会公告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23

出品:平凉日报社融媒体工作室

技术:崔烘奖

监制:李建军

法律顾问:张忠义

投稿邮箱:plrbwei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