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能重圆

破“镜”能重圆

看“90后”莱芜鉅瓷匠人刘洪洁的梦想之路

记者 吕磊 实习记者 赵业超

捧瓷、绑绳、定点、破瓷、打孔、上钉、填缝,一个裂缝的茶杯,经过一套繁琐的工序之后在“90后”匠人刘洪洁手上重获新生。老话说“破镜不能重圆”,但在刘洪洁看来却不尽然。

刘洪洁正在修复瓷器

所谓锔瓷,就是把已经碎了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鉅子”,将碎片连接修复好的一门手艺。这门手艺,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六个时期,整整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锔瓷匠人在街边锔瓷的场景。“鉅盆、鉅碗、鉅大缸”,鉅瓷匠人打着令子旗、敲着行令(拨浪鼓)有板有眼的走街串巷吆喝的场景,早已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刘洪洁重拾祖辈的这一传统手工艺,成为新时代的鉅瓷传人。

打孔

8月7日,大众网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90后”鉅瓷匠人,初次见面,刘洪洁给人敦厚、安静的感觉。他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带记者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里,100多种鉅瓷工具挂满了墙壁。一只仅仅裂开一条细纹的茶杯需要花费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进行修补,据刘洪洁介绍,鉅瓷是一个很考验耐力的工作,一件破碎的瓷杯锔起来需要很多工序,一坐就是一整天。

鉅瓷工具

刘洪洁的老家在莱芜口镇赵家村,祖辈是走街串巷的鉅瓷匠人,但是只能鉅盆、鉅锅,10岁时,刘洪洁就可以帮爷爷做一些鉅瓷工作。一次巧合让他见到了长辈找人鉅瓷器,鉅瓷手法很精细,他被震撼了,原来鉅瓷还能做得这么精美。刘洪洁下定决心要重拾这门祖传的手艺,2017年,他跟随威海省级非遗传人耿海胜老师学习鉅瓷技术并于2018年在莱芜口镇开了名为“和合锔匠”的工作室。

刘洪洁正在鉅瓷

刘洪洁的工作室“和合鉅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