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甘丹寺和蒙古國立博物館之行

第三天

烏蘭巴托

昨天約好,上午十點鐘,奧雲娜過來接我們去甘丹寺。早上起來(其實已經八點鐘)自己做早點,然後收拾一下屋子,準時下樓等奧雲娜。單元門前面是一塊空地,不高的柵欄圈起來。一個簡陋的鞦韆架,一個搖搖欲墜的小木頭亭子。我們坐在亭子下的條凳上等待,陽光照在用破布捲成的鞦韆上,不遠處一個集裝箱上是幾個漢字--“中外運”。這個時間好像還早,小區裡很安靜,偶爾有住戶在陽臺上晾曬衣物,再好奇地看看樓下的我們。

奧雲娜晚了十幾分鍾,我們有心理準備,據說蒙古人不是很守時。不過奧雲娜一個勁地向我們道歉。圖信也來了,他們兩口子整個七月都休假,可以帶著我們到處玩。 路上稍微有點兒堵車,比起北京的高峰時間算是小巫見大巫。街上的汽車多是韓國大宇、現代、起亞等,也有日本車和歐美車。轎車車型比較舊,各種新型的SUV和JEEP卻也經常看到。

在一個路口等紅燈的時候,圖信竟然遇到他的朋友,在緊鄰的車道上,大家隔著車窗打招呼,熱情的不得了。奧雲娜說,蒙古人口少,三分之一住在烏蘭巴托,因此很容易遇到自己的親戚朋友同學等。

甘丹寺( Gandantegechinlen Khiid )是蒙古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喇嘛寺,也是蒙古的信仰中心,信徒絡繹不絕。烏蘭巴托市的前身大庫倫是甘丹寺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城鎮的。甘丹寺( Gandantegechinlen Khiid )蒙文意為“偉大的地方”,建於1838年,曾是政教合一時代中最重要的行政中心。有這麼一句話:“到蒙古如果沒有去甘丹寺,就等於沒來過蒙古。”

甘丹寺

近年重新修整過

寺院中的信徒

寺內最引人矚目的是章冉澤大佛。1937年的宗教劫難中,佛像被運到蘇聯的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熔化做成子彈,現今的佛像是1996年重建的,章冉澤大佛高28米,全身鍍金,鑲嵌大量寶石,氣勢雄偉,富麗堂皇,是蒙古的國寶。外國遊客入殿參觀需要付T1000,如果拍照還要另外加錢。 拉薩也有一座甘丹寺,是格魯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首,它與哲蚌寺、色拉寺合稱“三大寺”,是格魯派的第一座寺院。全名喜足尊勝洲。位於拉薩東達孜縣

章冉澤大佛

甘丹寺門前的小廣場有許多鴿子,可以買了鳥食餵它們。跨院是很精巧的漢式建築,裡面四邊形、六楞形還有正方形的轉經桶是一大特色。甘丹寺每天清晨有大批的信徒朝聖燒香,基本上十點鐘就散了,難怪我們到的時候寺廟很安靜。

轉經筒,是不是和西藏的很像?因為蒙古也是藏傳佛教

從甘丹寺出來,去參觀蒙古自然博物館。豐富的地形地貌、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群落是這個幅員遼闊的內陸國家的一個重要的自然資源。就在我們臨行前一晚,新聞中公佈了最新的“自然及歷史文化遺產”名單,其中就包括蒙古西部,那裡是遷徙候鳥及其他野生動物的家園。

自然博物館中按照動物、植物、礦產等幾個方面介紹了蒙古自然地理概況。

蒙古國立博物館

蒙古東部由肯特山脈(Khan Hentii Mountain Range)和東部大平原組成,幾乎整個肯特山脈地區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居住的偏遠荒野,但東部平原是無邊的翠綠的大草原。草原上遍佈湖泊、溫泉、微微突起的山丘,這裡棲息著白尾瞪羚,亦稱“蒙古瞪羚”。肯特山脈地區有超過1150種的植物;50多種哺乳動物,包括麝鹿、熊、駝鹿、棕熊、狼、山貓、狐狸、獾、狼獾、鼬鼠、紫貂、狍、麋鹿等;253種鳥類,包括疣鼻天鵝、篦鷺、白鷺和各種猛禽。鄂嫩河(Onon)發源於肯特山北坡流向東北方向,然後和阿穆爾河(Amur河,即黑龍江)匯合,最終流入太平洋。鄂嫩河(Onon)中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如黑龍江鯰魚、棕魚、哲羅魚、黑龍江白鮭魚、黑龍江河鱒等。還有珍稀鳥類如白頸鸛、天鵝等。

蒙古東部有多個自然保護區,包括Mongol Dagurian保護區和Numrug保護區。Mongol Dagurian保護區被分成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國際保護區,包括中國、俄羅斯的一些區域為遷徙鳥類提供棲息地。Numrug保護區覆蓋了偏遠的蒙古東南端的無人區,有44種哺乳動物、234種鳥類、24種魚類、3種爬行動物以及4種兩棲動物。珍稀的烏蘇裡駝鹿、黑頸金鶯、巨大的黑水蛇、大鴇等。東部蒙古還有蒙古最低窪的地方--Huh Nuur低地。

西部蒙古主要是阿爾泰山脈(Altai Mountains),蒙古的三個山脈分別是:蒙古-阿爾泰山脈(包括戈壁-阿爾泰)、杭愛山脈和肯特山脈。其中最獨特的就是蒙古-阿爾泰山脈。這裡的很多高峰都超過海拔4000米,從蒙古的西部一直延伸大約900公里到南部。穿過Bayan-Ulgii地區和Hovd省。超過20座山峰終年積雪,其中包括Tavan Bogd,4374米,蒙古最高峰;Muukh Khairkhan (4204);Sutail(4226米);和Tsambagarav (4195米)。

阿爾泰山脈主要由帶雪頂的石頭山組成。山谷中有非常清澈的湖水和數量眾多的溪流。蒙古一些最大的河流,如Hovd河、Buyant河、和Bulgan河都是由阿爾泰山區成百上千這樣的小溪流匯合而成。阿爾泰山脈居住著珍稀的盤羊、野山羊、各種貓、包括瀕臨滅絕的雪豹、山貓,也有很常見的狼、狐狸和麋鹿。蒙古西部的保護區有藍山羊保護區,也就是Huh Serh峰保護區。面積大約是65,900公頃,居住著珍惜的盤羊、野山羊和雪豹、阿爾泰雪雞和石貂。這裡還有蒙古最高的山峰Altai Tavan Bogd(也被稱為“Huiten Uul山”)海拔4374米(15,000英尺)位於蒙古、中國和俄羅斯邊界。

蒙古西部的大湖低地地區,幾個淡水和鹹水湖養育了大量瀕危野生物種和遷徙鳥類,包括Dalmatian塘鵝、Houbar大鴇和珍貴的獵隼阿爾泰亞種。這裡也是全球瀕危物種――中亞高鼻羚羊的家。其中具有典型的大陸和鹹水湖地理特點的烏布蘇湖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蒙古的自然景觀首次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蒙古南部從西到東大約佔國土面積30%,有珍稀的野生動物和獨特的自然地貌。多年來,這裡的沙漠、半沙漠的生態系統幾乎沒有改變。戈壁經常會被想象成酷熱、難於生存的沙地,就像撒哈拉沙漠那樣,但是蒙古的戈壁卻不是這樣。戈壁中有山脈、森林、溪流、沙地、大草原和繽紛的動物王國。戈壁上有52種哺乳動物、15種爬行動物、1種兩棲動物和106種鳥類以及超過400種的植物王國,其中很多植物被用作牧草、藥材和裝飾植物。大量珍稀的野生動物如山貓、野驢、瞪羚、高鼻羚羊(亦稱賽加羚羊)、野駱駝和戈壁熊。

Ergeliin動物自然保護區是蒙古最偏遠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位於南部沙漠的中心。在熊的保留區內岩石上有很多動物的足痕,還有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Ergeliin動物自然保護區佔地約為6000平方公里。

蒙古的中北部地區是杭愛山區的廣大地區,包括了著名的庫蘇古爾湖 。這裡有豐富的植被區域,由山地、山地草原和西伯利亞針葉林帶組成。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河流、小溪和湖泊為多種多樣的植物提供了很好的環境,這個區域也生活這種群龐大的各種動物,包括:麋鹿、西伯利亞狍、狼、狐狸、野豬、山貓、棕熊等。

包括著名的庫蘇古爾湖、卡爾庫侖姆(即哈拉和林)古代城市遺址、引人入勝的車爾亥·察干湖(Terhiin Tsagaan Nuur)、Orkhon湖、色楞格河、Hustain Nuur國家公園也位於中北部地區。其中的車爾亥察干湖被沉寂的火山包圍,是蒙古最美的湖泊之一。湖的海拔有2,060米,面積達300平方公里。湖水透明清澈,湖中有多種魚類,大量的梭子魚以及諸如紅麻鴨、鸕鷀等水鳥。

自然博物館中另一個主要的主題是恐龍,展廳中有巨大的恐龍骨架化石標本、形態各異的化石嵌在岩石中,還有各種各樣的恐龍蛋化石。在蒙古境內的南戈壁發現有大量的恐龍化石,遊客在這個保護區內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小塊的恐龍化石,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完後再用沙子埋起來,切勿移動。

蒙古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即使是今天,據說在南戈壁地區都能很容易撿到紫水晶、翆、玉石等礦石,展廳裡展出的各種美麗礦石令人目不暇接,可以用手觸摸,也沒有人擔心是不是會被好奇的遊客拿走,因為根本搬不動。

奧雲娜的外婆就是一名自然博物館的科研人員,雖然現在已經退休,但是外婆親手做的一些標本還在展出。跟著奧雲娜逐個展廳參觀,她不僅幫助我們翻譯一些蒙文的解釋,還講述小時候在這個自然王國中玩耍的經歷。正是這樣的熟悉與親切讓我們更好的感受自然的偉大與包容。

蒙古日常飲食

普通的蒙餐,奶茶、燉菜湯和卷子

從自然博物館出來,奧雲娜帶我們去吃蒙古菜。這個餐館是奧雲娜夫婦常來的地方。通常蒙古人是不在外面就餐的,在外面吃要比在家吃飯貴不少。奧雲娜夫婦這樣的年輕人,有較好的收入,因此一般的週末會和朋友一起到這樣的餐館吃飯聚會。 餐館不大,很乾淨。菜單是蒙文的,一個蒙古式的主菜價格在T800左右,是個價廉物美的好地方。在奧雲娜的幫助下,我們各自點好菜。主菜可以要半份,價格是T600。飲料可以選奶茶、咖啡、紅茶、果汁。咖啡和紅茶都是服務員替你倒好熱水,自己將袋裝的速溶咖啡或者紅茶包放入開水中。

蒙古菜受俄羅斯西餐的影響很大。通常主菜是一點兒蔬菜沙拉,圓白菜絲或者胡蘿蔔絲拌的,一點兒米飯糰,一點兒炸土豆條配香腸、牛扒、肉等。例如點一個半份香腸,就是一個蔬菜沙拉團一個米飯糰一點兒炸土豆條配一根香腸;如果全份,前面的配菜都一樣,只不過香腸是兩根。

蒙古的香腸很好吃,沒有澱粉,純肉的。只是無論什麼香腸都很羶。奧雲娜還為我們推薦了一種玻璃瓶裝的胡蘿蔔汁,開始一聽說是胡蘿蔔的,大家都不感興趣。嘗過之後才發現好喝的很,口味更像橙汁,沒有胡蘿蔔味道。這種名為“ACE-Drink”的飲料是德資在蒙古辦的工廠生產的,由於是本地生產,價格並不貴,一瓶T350左右。同樣牌子的系列飲料還有橙汁等,反倒是橙汁並不好喝。

奧雲娜還為我們推薦了一種類似於合子的麵食,跟合子一樣是炸出來的,餡是羊肉的。一個T60-100不等。好的合子羊肉多一些也就貴一些。還有其他的麵食,如包子,這次吃不動了,下次再點。包子的發音近似中文中“包子”兩個字,應該是來自漢族的食品。

午餐後去蒙古歷史博物館,與自然博物館相距不遠。相比兩座博物館,自然博物館是典型的蘇式建築,內部裝飾也是七八十年代的風格。而歷史博物館更現代更時髦,布展方式也是現代風格。

這是一座歷史人文的博物館,從最初的人類起源、蒙古各個部族的興起、到成吉思汗的偉大帝國,再後來是成吉思汗子孫各部對蒙古的影響,清朝滿蒙、蒙漢間的影響,蒙古國的獨立與發展,蒙古的現代生活等幾個方面對蒙古的歷史風物做了詳細而生動的介紹。 展品浩如煙海、歷史關係錯綜複雜、人物名稱也都拗口難記,頓時覺得出發前的功課準備不足。

蒙古歷史簡述如下:

公元前7世紀蒙古地區進入了鐵器時代。蒙古地區出現了階級分化及匈奴人的早期國家。蒙古學界認為匈奴人是蒙古人的始祖。他們認為東胡人(即中國學者視為是蒙古族祖先)出自匈奴。蒙古學者承認蒙兀室韋是蒙古人的直接祖先,並承認蒙兀室韋源於東胡的鮮卑。匈奴在冒頓單于時期勢力達到極盛,其轄地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盡遼河、西逾蔥嶺,囊括了現今整個蒙古國的版圖。

公元1世紀匈奴衰落之後,包括現今蒙古國在內的其原有故地被崛起於我國東北的東胡系鮮卑族所佔據。留在蒙古地區的10餘萬戶北匈奴人併入鮮卑。 5世紀時,柔然稱雄於蒙古地區。公元6世紀中葉,柔然被其“鍛奴”突厥人所滅亡,隨後突厥人以蒙古地區為中心建 立了“東自遼河以西,西至西海(今裡海),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的突厥汗國,其汗廷即設在現今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杭愛山之北山。 7世紀上半葉,突厥系的薛廷陀人乘東突厥衰落,曾在蒙古地區建立了短暫的統治。646年中國唐朝滅亡薛廷陀汗國後,曾在其故地設置6府7州和瀚海都護府,由突厥系鐵勒諸部酋長管轄。 8世紀中葉回鶻崛起於蒙古色楞格河流域,東起額爾古納河,西至阿爾泰山,南到戈壁大漠。其汗府亦設在蒙古哈拉和林之北。840年,回鶻汗國被黠嘎斯人所滅。 10至12世紀,黠嘎斯人西遷,蒙古地區暫時出現了勢力真空局面。 11世紀初,契丹人所建立的遼朝曾把觸角伸到蒙古地區,於1003年在 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以西建可敦城,作為其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並於1015年在蒙古克魯倫河北建河董城,1068 年,置烏古、敵烈部統軍司於此,管轄蒙古地區。 12世紀,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滅亡遼朝之後,其勢力範圍曾一度達到蒙古地區,把其邊牆修到了蒙古肯特山南麓。11至12世紀,後來組成為蒙古民族主體的蒙古部、克烈部、乃蠻部、汪古部、弘吉刺部、蔑兒乞部等出現在蒙古高原。

1206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了長期混戰不已的各部落,在蒙古高原建立了聞名世界的蒙古汗國,這也標誌著蒙古民族共同體的最後形成。從此,“蒙古”作為民族 、地域、國家的名稱一直延續至今。蒙古帝國時期,現今的蒙古國一直是帝國的中心,其都城即設在蒙古的哈拉和林。到元朝時期,蒙古統治中心南遷並創制行省制度後,現今的蒙古國屬於元朝的嶺北行省。

明代蒙古達延汗中興時期(16世紀),蒙古地區屬於東蒙古6 萬戶中的喀爾喀萬戶,即達延汗第十一子格埒森扎的領地。阿巴岱汗時期,蒙古分屬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三部。 17世紀末,喀爾喀蒙古歸順清朝,清政府又從土謝圖汗部撥出部分領地形成了賽音諾顏部。 清朝把盟旗制度也推行到這裡。到乾隆年間,在喀爾喀四部共計設立了4盟86旗,還有兼隸 的科布多、唐努烏梁海兩部。

1911年年底,蒙古部分封建王公宣佈成立政教合一的封建神權君主國――“大蒙古國”,以“共戴”為年號、奉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兩國三方的代表經過長達八個多月的談判簽訂了《中俄蒙協約》,亦即《恰克圖協約》。根據該協約雖然外蒙古“獨立”在形式上被 取消,正式改稱“自治”,並承認中國的“宗主權”,但只是徒有虛名而已。1919年11月, 北洋軍閥安福系的徐樹錚前往蒙古,僅用幾天時間就脅迫外蒙古封建上層取消了“自治”, 在蒙古庫倫設立了中華民國西北等邊使公署對外蒙古進行管轄。

1921年,蒙古地區在本世紀初東方民族解放運動,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由蒙古人 民黨領導進行了人民民族革命,並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驅逐了盤踞在蒙古地區的白俄軍隊及中國北洋軍閥的軍隊,於同年7月成立了人民革命政府,建立了以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活佛為皇帝的君主立憲國家。1924年5月20日八世哲布尊丹巴圓寂後,6月3日蒙古人民黨中央委員會通過了在蒙古境內實行共和政體的決議,宣佈蒙古為共和國,不設總統、共和國的最高 權力屬於大呼拉爾。同年11月26日通過了蒙古第一部憲法,國名定為蒙古人民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5年10月10日,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在蘇聯的壓力下,同意在蒙古就外蒙古的獨立問題舉行全民投票,並於1946年1月5日發佈國民政府公告,承認外蒙古公民投票的結果,即承認了外蒙古之獨立。同年7月13日兩國以換文方式正式締結邦交。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0月16日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962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以獨立主權國家的身份加入聯合國。1992年1月13日,蒙古頒佈新的憲法,將國名改為蒙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