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听肖老爷爷,一位老军医讲那过去的故事……

盛夏的岛城,孕育着盛夏的热情与奔放,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也难免有些浮躁。此刻,若听上一段军医爷爷的从医故事,我想,定会让作为晚辈的我们身心清爽陶醉,犹如一杯凉水,一丝清风那样沁人心脾,让人意犹未尽。这时,你一定会忘却夏日的焦躁,多一丝淡然,更添一丝崇敬。

带着对肖志中老先生一如既往的想念和敬重,7月25日那天,我终于再次看到肖老主任了,这让我既惊喜又激动。

那天,一位笑容可掬的爷爷走进老年病科病房,虽然他已是跨世纪的老人,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态度和蔼可亲,一点没有我们想象中老态龙钟威严的模样,让人觉得就像自家爷爷一样亲切,没有一点点距离感。我们不自觉都亲密地围上去,争先恐后地向老人介绍着自己,询问肖爷爷最近的情况,场面非常热闹,感觉像是在家庭聚宴一样。

81岁的肖老爷爷,一生中充满着传奇色彩,他语调温和,略带点南方口音,给我们讲述着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久远的解放军从医年代。

故事中,我第一次知道,肖老15岁就走上当兵之路,去过南方,闯过东北,在沈阳军区当过卫生员,也做过统计员,还在北京进修过。当时做卫生院院长的他执着于在一线看病、抢救病人,每天不忘学习,每刻不忘写文章,记录下当年的岁月印记,写下曾经的医学历程......

这些曾离我们很遥远,只在电视里才看到过的镜头,在肖老娓娓道来的动情叙述中,像亲临其境一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深深地刻印进脑海中。让我们感受到在那个医学资源紧缺的年代,老一辈军医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和刻苦耐劳的革命精神。

肖老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真的是名副其实。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老爷爷现在还带着老花镜,艰难地学习着医学英语,经常写文章,汇总临床经验,让我们深感惭愧。在不愁吃喝不愁穿的大好光景下,我们又怎能不努力上进呢?

从生活阅历,到工作经历,再到从医生涯,肖老告诉我们:当大夫,必须要看书,要学习,更要牢记老年人是个特殊群体,不是把疾病1+1=2加起来这么简单的治疗,而是把疾病整体来看,对老年人人体老化的系统要求来看,更要从疾病不典型的特点来小心把握......这些教诲,无一不给我们提出了鲜明的指示和殷切的希望。

经年医事

曾经在肖老工作的医院,有一位部队首长因心脏病住院,但经过几天的治疗仍未得到缓解。按照正常程序,该向更高级的部队医院转院,此时,有人推荐了肖老。刚刚在北京进修回来的肖老一看,这位患者是比较典型的预激综合征(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这在北京进修期间,已不是很疑难的病例了,所以,肖老给予了得心应手的处理。很快部队首长得以迅速康复,因此他也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由此,肖老获得了更多学习机会,并成为沈阳军区保健委员会成员。类似这种例子在肖老身上还有好几次。所以说,肖老自己的感悟就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有不断学习的心思,一定要把业务提高,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治疗,而医生自己,也才能各方面均得到不断的提升。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老人家,还在坚持学习。据老年病科陈玉明主任介绍,肖老也是一直以来他学习的榜样。当年陈主任刚毕业时也是在内科,肖老就时常提问他。所以在那段时间,只要是第二天肖老要查房,他必然会提前一天晚上回科看病人,翻阅病历查阅资料,来准备第二天回答肖老的提问。每当对他的回答满意时,肖老从来也不说什么,但是当回答不对的时候,他就会劈头盖脸,说一顿。现在想来也正是在那个时期,有人督促才促进了他的成长。

陈主任说,“我感觉这也是一种爱。所以说,我现在也经常会给年轻医生说,如果能有个人在你旁边赶着你去学习,这是一种幸运!因为这会督促你去努力。其实现在或许你们体会不到,也许过几年,临床上你得心应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上级医生的良苦用心。而这都得益于肖老对我的影响……”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了依依惜别的时刻,我们和肖爷爷挥手作别。

“你们别送我啦,我坐公交回去就行”,到现在依然保持艰苦朴素优良品质的爷爷,让我们又一次对他肃然起敬。

肖老爷爷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说的话言犹在耳。我们会牢记爷爷的教诲和嘱托,像他们这些老一辈医者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为更多患者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文:薛姗姗(老年病科)

审核:丁丁、陈玉明

地址:青岛西海岸新区黄浦江路9号

电话:0532-86895767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仁心医术 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