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普惠:为20元做兼职的北漂“园丁” 如何实现年流水千万

最近,苗圃附近的企业、学校经常邀请任红伟去培训园林知识。这天,任红伟早早地穿戴整齐,准备出门,看得出,他对这次的活动十分重视。因为在下午三点,附近一所中学的孩子们将在学校等待他进行一场精彩的园林知识培训。重返校园,普及园林知识,对于任红伟来说,这种被当成老师的感觉很让他感动。

“北漂”18年,任红伟坚持“干事必须要成功”的信念,不论是几番起落,还是几度沉浮,作为园丁的初心,从未改变。

任红伟的苗圃田

曾几何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名种树的“园丁”可以去学校做讲座,更不会想到,他的苗圃基地可以做到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

让时间倒回,任红伟的故事要从千禧之年说起。

千禧“北漂”初闯荡 百万目标三年成

2000年底,京城的冬天异常寒冷,北风呼啸而过,天空中不时飘起几片雪花,年轻的任红伟就在这时来到北京打工。“那时候还年轻,觉得世界很大,前途很渺茫,又不想服输。既然出来了,总想干一番事业。我是从农村出来,种地是最拿手的,就瞄准种树这一行。”任宏伟回忆。

不成想,任红伟年轻时候懵懂的想法竟一干就是18年。

任红伟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之初,他在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租下了10亩地。没有人教他,没有人帮他,任红伟就自己一点点摸索,慢慢的开发,慢慢的经营。

10亩大苗圃场地的租金耗尽了任红伟所有的积蓄,没有坐吃山空的资本,摆在任红伟面前的是一件基本的保障问题。住宿、吃饭、出行样样都要花钱,连温饱都不能解决,还怎么发展苗木事业?

冬天是苗木休眠期,他想到了用这个时间去打零工。尽管天气寒冷,但修车也是他的“兼职”之一,修完车从车底下出来,手上全是油,冻得生疼。但对于那个时候的任红伟来说,一天赚20块钱已经颇为珍贵。

这一年的冬天让任红伟尤为记忆深刻,但他始终坚信,“干事必须要成功”。

时光流转,苗木在不断生长,经验也在一点点积累。3年后,凭着这股韧劲,任红伟成功赚到了100万元。

抓住机遇移苗木 亲力亲为千万得

人的目标是在不断递进的,就像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所说:“先立个小目标,赚1个亿。”任红伟赚到了创业第一桶金后,也有了下一个小目标,再赚个1000万。

这时候的任红伟足够日常开销,已经不再需要打零工来贴补生活了。在对苗木的种植上,他有了新的看法。“自己培育需要两三年,这个时间耗不起,最后决定提前移植过来。”任红伟说。

有了目标就马上去执行。春节前夕,为了了解北京的园林市场行情,他亲自往全国各地打电话询问,还挤出时间看书、了解信息,再思考哪一种栽种方式可以实现盈利。了解完情况,他便马上去实地考察。一个个城市走过,他先后考察了天津、石家庄等地的市场,但当地的树苗达不到要求,他都不满意。

浙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覆盖率高,他决定去那看看。启程浙江的那天是正月初八,刚过完春节的货车司机加了100元运费才同意为他运输这批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浙江的这批树木一共60万株,一株可以净挣一块钱。两个月的时间,当这批树木陆续抵达北京再销出去,任红伟已经进账60万元。

任红伟的苗圃田

渐渐地,任红伟的苗圃生意越做越大,景观树、彩叶树、造型树等不同品种的树在他的苗圃里落地,千年银杏、白松、国槐等类型的树木也在慢慢生根。

6年的时间匆匆而逝,苗木品种在不断扩大,任红伟也逐渐成为了行家,1000万的目标就在这段时间逐渐达成。

扩展苗圃需融资 新新贷助力解难题

2012年开启的平原造林工程,给北京城带来了百万亩森林绿海。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北京第二机场以及北京周边的城市建设,绿化方面的苗木需求量越来越大。

2016年,任红伟又拿到了200亩地。200亩的土地意味着可以种植数十万棵树。虽然他在这个领域已经小有成就,但苗圃的运营需要持续投入,扩张的土地需要补充更多的树苗,除去日常运维之外,任红伟手头并没有足够的流动的资金来给新树苗进行费用补给,那么扩张资金的来源问题怎么解决呢?

家里在农村,向亲戚朋友借的话,一下子拿不出这么些钱,还要欠人情债;去银行贷款的话,不但门槛高,而且一般需要抵押资产,借贷周期更是相对较长,显然也不是良策。

时间一天天过去,每一天的土地空置都是一次的收入损失,资金周转问题迫在眉睫,任红伟开始焦急不安。

一天,任红伟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打征信报告时,遇到了正在陪同客户拉取征信的新新贷北京分公司信贷经理丁艳伟。没想到不期而遇的一次接触,竟为任红伟解决了燃眉之急。

知道了任红伟的面临的资金困境,丁艳伟向他详细介绍了新新贷的信贷业务。任红伟了解后发现很适合自己。由于匹配度很高,信用等方面都符合要求,三四天的时间,任红伟就通过新新贷达成了第一笔融资。

“购买树苗急需用钱,这真的是比银行快多了!”任红伟说。

任红伟(右)和新新贷信贷人员(左)

筹到了钱,任红伟的苗圃基地迎来了一批新的苗木。放眼望去,整个苗圃一派生机,银杏、白蜡、国槐、金叶榆...不同品种的苗木坚韧挺拔着,像一个个环保卫士屹立在北京通州,守护在首都的东大门。

最近,任红伟又给我们发来了喜讯,前不久,他刚在河北廊坊买了新房子,苗圃基地也已经从最开始的10亩地,慢慢扩张到现在的500亩地。令人兴奋的是,最近几年苗圃基地每年的营业额都超过1000万,不出意外的话,苗木生意每年还会扩大经营。“园丁一直都是初心,很满足在这儿做一名优秀的园丁。” 对于现在的生活,任红伟感慨道。

普惠金融看得见 致富经就在身边

苗圃“园丁”任红伟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他的故事也只是当下小微融资发展的一个片段。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指出,截至 2017 年末,农户信用贷款比例为 15.01%,比上年末高 1.96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为 13.72%,比上年末高 1.54 个百分点。报告特别指出,银行是居民获得借款的主要渠道,银行以外的机构、平台是居民获得借款的重要补充。

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的一份子,从2012年成立至今,新新贷保持“科技+金融+小微企业”的模式,通过科技驱动金融创新,为中国小微企业发展创新赋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在6年多的时间里,已有46000多家小微企业通过新新贷达成借款,累计交易额超过135亿元,累积交易笔数超过7万笔。在授信上,新新贷的近一年平均借款人信用额度为25-30万,审批速度3至4天。在风控方面,新新贷拥有严苛的银行级风控,拥有超过140人的风控团队和“天盾”风控系统。除此之外,新新贷在全国有40多家分公司,每个信贷人员都会实地去挖掘、走访小微企业。

事实上,像新新贷这样的网贷平台解决了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提高了社会闲散资金的使用率,让普惠金融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有了一些不同。

近几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被反复强调。对于新新贷来说,也有自己的梦想。新新贷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研发的风险决策模型可以为数千万小微企业用户提供评分,小微企业依据评分去市场上找到相应的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立志打造中国版IPC。

总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网贷不仅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更是有着自己的发展使命: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就业、让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享受金融服务、实现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和谐......当这条“责任之路”有越来越多像新新贷这样的实践者汇聚一心向前走,在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蓦然回首,普惠就在灯火阑珊处。

专题介绍

《看得见的普惠》是互金通讯社近期重磅推出的一档资产端故事系列报道专题,每期聚焦一家新金融机构的资产端真实故事,洞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蓝领、灰领、农民等人群的融资现状,深入了解新金融机构如何解决他们的金融需求,见证新金融推动普惠金融的力量,“看得见,更安心”,期待更多踏实做事的普惠金融践行者参与。

1.资料提供企业(以下统称“企业”)保证对其提供的任何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以下统称“资料”)享有合法权益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企业应确保提供的资料没有争议或纠纷,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若因此产生了争议或纠纷,一切法律后果均由企业承担。

3.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