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測要火!BBC新劇又把政府黑了個遍

毒藥君記得前不久看到的一則關於英國恐怖襲擊

的新聞:

恐怖襲擊,這個詞也許跟我們有一些距離,但在英國卻已經是造成人心惶惶的定時炸彈。

據英國媒體報道,從2010年到2017年,英國共逮捕了2029名恐怖分子。

截至今年6月底,英國軍情五處和反恐部門共進行了676起關於各類恐怖主義案件的調查。

英國政府也曾在2010年發佈的《戰略防務與安全評估》以及2015年發佈的《國家安全攻略》中就多次強調:

英國在未來十年面臨的最嚴峻的安全挑戰之一就是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

並且隨著恐怖事件的不斷增加,英國的反恐形勢也是不容樂觀

而我們都知道,英美人才最愛拿國家大事搞創作。

今天毒藥君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新劇就以英國恐怖襲擊為素材,而且一經播出就大受好評。

不僅爛番茄指數100%

還成為近十年來開播收視最高的劇情類英劇

豆瓣評分也有8.6分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隱隱嗅到一股神劇的味道?

不過,與其優質的作品質量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它有一個聽起來有點low的中文譯名——

《貼身保鏢》

Bodyguard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被劇名給騙了。

《貼身保鏢》由BBC出品,兩位主演也非常給力:

女主角茱莉亞·蒙塔古由主演了《雷德爾一家》的凱莉·霍威飾演;

男主角大衛則是《權力的遊戲》中的“少狼主”理查德·麥登。

一個是叱吒政壇的女性內政大臣,一個是正值壯年的男保鏢。

《貼身保鏢》的劇情正是圍繞著他們二人展開。

故事以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為開端

大衛結束了與兒女的週末時光,坐在回家的火車上。

從事保鏢工作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了車上的異樣。

他果斷出擊,從列車長那裡得知警方發出警報,懷疑有乘客攜帶“人肉炸彈”。

經過推理猜測,大衛找到了恐怖分子藏身的衛生間。

打開廁所門,果然,一名女性身纏炸藥,手裡握著引爆器,驚慌失措。

大衛採取懷柔手段,勸服女性投降。

他通過一系列交談,獲取了對方的信任,並且保證她一定不會受到傷害。

與此同時,警方派出的狙擊手已經就位,只等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擊斃恐怖分子。

然而,大衛言出必行,他與警方對峙,一直站在恐怖分子與狙擊手之間,干擾狙擊手瞄準。

他還不斷地安撫恐怖分子的情緒。

最終,恐怖分子被成功控制,並且沒有出現任何傷亡。

在這段長達20多分鐘戲中,導演在狹小的空間中,安排了多個不安因素

恐怖分子的隨時失控,炸藥的隨時引爆,警方的隨時出擊。

這些都使劇情充滿張力,也加重了其驚悚意味。

正如《每日快報》評論家Molli Mitchell對於這段開場戲的評價:

《保鏢》的開場現場非常真實,尤其是對於目前受恐怖威脅嚴重的國家來說,太熟悉了,正是這部劇的真實性,使其成為真正恐怖的驚悚片。

回到劇情,大衛因為這次的出眾表現獲得了晉升,而且是連跳三級。

他成為了內政大臣茱莉亞的保安隊隊長,負責保障其出行安全。

那麼,茱莉亞為什麼隨時都要有保鏢在側呢?

這其實與她的政治立場有關。

茱莉亞正致力於推行加強版《調查權法案》,美其名曰是對恐怖分子的防患於未然。

實際上是政府監聽電話電郵和社交媒體,而不受司法審查。

這樣的舉措自然遭到英國民眾的抗議和不滿。

同時,茱莉亞是一位“主戰派”,她曾支持英國軍隊參加海外戰爭。

並且在採訪中表示不為對中東發動的軍事幹涉感到後悔和抱歉。

而這番言論也刺痛了大衛,因為他本人就是中東戰爭的受害者。

他曾經作為軍人被派往戰場,雖然僥倖活了下來,卻留下了滿身傷痕。

甚至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不願接受救助的大衛每晚用酒精麻痺自己,原本幸福美好的家庭也因此分崩離析。

大衛內心深處認為那些派他們去中東的政客們是罪魁禍首。

當看到茱莉亞毫無愧疚之意後,恨意更是加深了好幾層。

但是出於職業操守,他又不得不保護自己的“仇人”。

在大衛陷入兩難的同時,恐怖襲擊事件仍在繼續。

首先,差點兒遭殃的是大衛的家人,恐怖分子在他孩子們所在的學校附近安放炸藥。

這一次的襲擊似乎是他們對大衛的報復

第二次襲擊就更加明目張膽,恐怖分子直接朝茱莉亞的車開槍。

司機的血汙濺了茱莉亞一身。

而當大衛追上兇手後,卻發現對方是自己昔日的戰友。

兩人對峙過程中,戰友選擇用生命警示大衛,他必須要阻止茱莉亞。

兩集的劇情,編劇就安排的三場恐怖襲擊,可見他們就是不想給觀眾放鬆呼吸的機會。

茱莉亞在這場恐怖襲擊後,開始在大衛面前顯現出自己柔弱的一面。

而面對這樣的茱莉亞,大衛“動了心”,兩人二話不說上演了一段不可描述的戲碼。

一夜激情,茱莉亞對自己的一時衝動感到不安。

畢竟與貼身保鏢的乎尋常的關係對她來說是一樁見不得光的醜聞。

但是,大衛卻是個明事理的人,他一醒來就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間。

這樣的舉動自然得到了女政客更大的賞識與信任。

不過,在毒藥君看來,大衛的獻身明顯是有目的

與此同時,英國首相對於茱莉亞獨佔公眾注意大為不滿。

她在政壇上的對手也試圖利用她對大衛的信任,要求大衛監聽茱莉亞,並隨時報備。

接下來,兩人的關係將會有怎樣的轉變,經歷一系列事件後,大衛將作出怎樣的選擇,懸念也就此埋下。

《貼身保鏢》是一部六集迷你劇。

它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是政治驚悚的題材

而讓我上癮的其實是這部劇對

角色的塑造

男主角大衛是一個悲情的角色。

從他的工作狀態我們可以看出,他一直都是保持著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做事嚴謹,一絲不苟。

但在他身上有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因素,就是的PTSD。

因此,他自己就好像一顆定時炸彈

,隨時都有可能引爆。

也正是這樣的不安因素在充分調動觀眾的情緒的同時,加重了故事的懸疑意味。

除此之外,大衛的人物性格不僅表現在大事上,還有一些細節上的表現。

在恐怖襲擊事件面前表現出敏銳冷靜的一面;

而在日常,哪怕只是一句話上也能表現出他的機智。

舉個例子,在一次茱莉亞被黨鞭長挑釁過程中,大衛出於安全考慮建議茱莉亞移動至室內。

黨鞭長隨即炮轟大衛:

此時,大衛不動聲色地回了一句:

黨鞭長當場啞口無言,並找人記錄下他與大衛的對話。

“猴子”通常是對有色人種的貶稱,其中包括混血,黨鞭長立刻報備是防止自己被曝出種族歧視的醜聞,影響其政治前途。

這種在細節處體現出的政治意味才是最深刻的。

只是,從性醜聞,到政黨鬥爭,再到種族歧視,編劇這次又是黑政府黑得不亦樂乎

另外,劇中大部分的情節是讓觀眾跟隨著大衛的視角觀察著周遭發生的一切。

這讓我們對他的掙扎,情感走向產生代入感,更容易進入劇情。

這種感覺就跟在看《諜影重重》時是一樣的。

我們是跟隨著伯恩的自我發現沉浸到故事當中。

在目前播出的三集中,《貼身保鏢》就已經不是恐怖、懸疑、性等政治驚悚片元素擺了出來。

而在剩下的三集中,政治鬥爭將愈演愈烈,恐怖事件的真相也將抽絲剝繭地揭開。

毒藥君已經在期待高潮的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