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排酒:品尝白酒行业“哈耶克之蜜”的甜

近日,中美贸易摩擦让部分经济学者想起了一位已故的经济学大师,“自由市场主义”倡导者——哈耶克。1974年10月10日,在诺贝尔奖盛大的颁奖晚宴上,济学家哈耶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经济学领域,哈耶克经过40年的漫长等待,终于收获成功,走上人生的巅峰,也令“自由市场主义”成为经济学的显学。

(年轻时候的哈耶克)

在经济学领域,提及哈耶克,必绕不开另一位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哈耶克和凯恩斯的市场理念缠斗,串联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从1930年双方展开了一场笔枪纸弹的世纪之战,很可惜略显稚嫩的哈耶克很快败下阵来,正因为这场失败,也奠定了哈耶克日后在经济学领域几乎一统江湖的地位。不过过程却很艰难,唯一取胜之道就是等待,需要等待去为其理念“酝酿”,需要等待去为其理念“陈香”,这一等就是40年。

(经济学的世纪之战)

如今,哈耶克主义不仅是经济学派,也是一面励志的旗帜。在年轻经济学者圈,将耐住性子等待成功称为等待“哈耶克之蜜”。事实上,无论是人还是产品,如果能够耐得住岁月,经得起等待,带来的成果都会“甜蜜异常”,其中洋河为人称道的“头排酒”也是如此。

不过别于哈耶克的是,洋河“头排酒”称得上大自然孕育的瑰宝,匠人成就的奇迹,历经时间的酝酿与酿酒匠人的淬炼,成就的“酒中头牌”。

(头排酒)

一直以来,洋河的酿酒师傅们顺天时、应地理,遵循“低温入池、低温发酵、低温馏酒”的绵柔“三低工艺”,坚持高温天气不酿酒。因此每逢夏天6、7、8三个多月,洋河酿酒师们将酒醅放在窖池中持续发酵,历经180天超长周期,9月白露前后才开窖出酒。以牺牲产量为代价,安心等待岁月的酝酿,等待岁月去陈香,换来品质更好的“头排酒”。

每年开窖所酿之酒,先辈们赞之为“酒绵恰似观音柳,甘冽犹如罗汉松”,品质之好堪称“酒中头牌”,又因为这是每个窖池开窖后的第一排次的酒,故谓之“头排酒”。但是为了等待“头排酒”,也是有代价的,发酵时间长,酒质固然好了,但是产量却也因此低了不少。

(经历岁月等待)

很多年前,洋河内部曾有员工建议,提出要修改工艺增加产量,甚至喊出了“温度提高一度,白酒多出几吨”,但被管理层拒绝,并坚持维持之前的压窖时间。

“哈耶克之蜜”背后是历经时间等待后的升华,同样“头排酒”也需要耐得住时间的磨练,在经历由春到秋的12个节气之后,放了三个月暑假的酿酒师傅们即将复工,“唤醒”这一年中最好的苏酒头排酒。酒都宿迁,2018年苏酒头排酒开窖节已进入倒计时,沉睡了180天的“头排酒”将揭开神秘面纱,白酒行业的“哈耶克之蜜”又将给消费者带来最完美的品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