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新举措破解“三点半”难题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放学后去哪儿的“三点半”难题困扰着不少教师和家长。全国多地近期密集出台课后托管举措,各方反应如何?

学校渐成托管“主力”

9月3日下午放学后,济南市槐荫区营市东街小学的“课后托管班”热闹了起来。校长董庆峰告诉记者,新学年课后托管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京剧、舞蹈、管弦乐、体育等。家长黄闻玲说,自己下午六点才能下班,学校提供的免费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接送难题,内容也从简单看护转向帮助孩子提高素质。

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2018年秋季开学前,多地教育部门推出了课后托管措施。从9月起,杭州市的小学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南宁市从9月1日起实施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向学生提供课后托管。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服务群体。在成都市成华区,教育部门表示,2017年为全区895名低保、单亲、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小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低偿服务学生9192人,受到家长好评。

多模式破解托管难题

杭州市滨江区是浙江省第一个推行“免费课后服务”的地区。2017年11月开始,这项服务在滨江区4所小学试点。2018年春季学期,该政策在全区14所小学的1至3年级全面推开。

“滨江区课后服务目前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由财政全额‘埋单’。”滨江区教育局局长陈玉棠说,接下来这项服务会推向小学4至6年级。

在济南市,当地教育部门将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例如增加市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按照每班每年900至1000元,每生每年300至320元标准核拨,提高班主任与德育管理团队用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后学生延时服务的考核奖励。

在部分地区,一些有规模、较规范的托管机构也参与到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建设中去。比成都市青羊区自2015年开始试点“社区少年宫”公益托管模式,每天下午放学后,由街道、社区、学校及家长代表组成的管委会公开选出的第三方培训机构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托管服务每生每天8元,兴趣班收费每生每天20至30元。

规范服务为托管兜底

在成都市成华区,小学生放学后,由一支700多名专家能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进学校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其中近80%是教师。

成都市华林小学副校长丁臣惠表示,全校有30多名教师自愿参加了该项目。从时长来看,每周额外增加两小时工作量压力并不很大。而在杭州一所小学,老师们约一周轮到一次。该校负责人透露,学校正考虑请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家长等参与管理。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协作合力。学校承担课后托管,是一项托底的工作。家长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济南市槐荫区营市东街小学校长董庆峰说。 教育界人士建议,政府提供课后托管服务时可通过制定课后服务内容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在教育部门备案,对托管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其异化为课后补课,增加学生负担。

■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