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食物降低42%腦卒中 簡單的急救與防治知識,人人都該掌握!

來自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酸奶、奶酪、黃油和牛奶中的飽和脂肪不僅不會增加老年人心臟病風險,還能降低患中風的幾率。

美國休斯頓大學研究團隊歷時22年,對3000名65歲以上參試者進行追蹤研究,分析了參試者日常奶製品攝入情況。

在評估他們血液中的脂肪酸含量水平後研究人員發現,乳製品中所含脂肪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尤其是對中風的防範作用明顯,可將其風險降低42%。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休斯頓大學的馬西亞·奧托博士說:“全脂乳製品是豐富的營養來源。牛奶、酸奶和奶酪等食物中含有鈣、鉀元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能起到降低血壓、抗炎等作用。這些營養對健康的重要意義貫穿一生,尤其在營養不良和骨質疏鬆等病症更為常見的時候。”

美、英等國的健康飲食指南一直建議,人們選擇低脂或不含脂肪的乳製品。研究人員在此提醒,這樣的乳製品通常含糖量較高,反而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他們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以便人們根據更有力的科學事實做出明智的健康選擇。

九個字教你識別腦卒中

我們知道腦卒中治療越早越好,醫學專家教您用九個字來識別!“笑一笑、抬抬手、說說話”。笑一笑,看嘴角有沒有歪;抬抬手,看雙側手臂是否都能抬起;說說話,看言語是否清晰。這樣一分鐘就能識別是否是腦卒中發作。

腦卒中的急救與防治知識

一過40歲就得防。腦卒中是一種突然發作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通俗地講,就是腦部血液循環突然被堵住、中斷了。

以往,人們只有過了50歲才會擔心罹患腦卒中,但如今,該病日漸年輕化。從發病年齡看,小於45歲的腦卒中患者約佔10%。

所以,如果有家族遺傳史,40歲一過就得關注自己是否有患腦卒中的風險。另外,該病呈“男多女少”的特點,男性患者超過60%,這可能與很多男性有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有關。患者一定要對自身生活習慣加以管理,早期篩查,以免加重病情發展。

發病急,必須爭分奪秒。腦卒中一旦發病,具有急、危、重的特點,治療是否及時,直接影響預後。因此,診療必須爭分奪秒。

快識別,早發現

當發現患者出現口眼歪斜、胳膊或腿不能動、說話不清楚等情況時,要抓緊時間撥打急救電話,或趕快送至醫院。

臨床發現,不少患者存在認識誤區,比如覺得手麻一下、胳膊或腿沒力氣不用去醫院。這種想法不對,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延誤和加重病情。所以,一旦有症狀,要及時就診。

保持冷靜

遇到病人突發症狀,不要以為是高血壓犯了,給其吃降壓藥等,這會掩蓋病情,最好緊急就醫或撥打急救電話,讓大夫診治。

配合大夫

到醫院後,需要做相關檢查來確定是否為腦卒中,為早期溶栓贏得時間。因為任何治療都存在一定風險,所以大夫治療前會徵求家屬意見看是否做溶栓治療,有的家屬擔心,討論來討論去,最後耽誤了治療時間。

預防先從生活習慣下手

預防腦卒中,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尤其重要,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管住嘴

少吃油多、鹽多、糖多的飯菜,否則容易導致血脂異常。

邁開腿

調查發現,85%的人除正常工作外,一般不參加體力活動,愛吃不愛動。建議採取適合自己的體力活動,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比較緩和的運動,從而降低腦卒中風險。

控制體重

肥胖會造成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之後又會導致肥胖,形成惡性循環。容易誘發糖尿病、高血壓,若這些疾病控制不好,會加重對血管的損害,導致心腦血管出現問題。

禁菸限酒

血管內有一層薄薄的保護膜,吸菸會造成保護膜損傷,導致血管壁堆積廢物而被堵,容易破裂、出血。男性每天攝入酒精量不能超過25克,女性要減半。

控制情緒

不少心腦血管病、腫瘤的患者,情緒特別容易激動,這會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血管收縮、血壓和血糖升高,血糖升高需要一定時間代謝,在這個過程中會對血管造成損害。

因此,建議性格比較急躁的患者一定要改一改,對很多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事事較真。只有保持好情緒,使機體處於良好的平衡狀態,整個代謝才能平衡,心腦等器官及免疫系統才能得到很好地保護,降低疾病發生率。6.如果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等一定要積極治療,很多疾病會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