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有什么用?2个小故事告诉你,学好数学可以多节省时间!

学数学有什么用?在讨论这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前,我们不妨先来看2个故事。

在300年前的欧洲大陆,有一个景色怡人的公园。附近的居民们都喜欢去那儿散心。

这其中有这样一位热爱思考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向天发问:老天爷!你告诉我,我能不能一次不重复地把公园的七座桥全部走完?

老天爷听到了这个年轻人的请求,于是派来了一个文学家,文学家说:我对你的问题很感兴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老天爷又派了一个理科生过来,理科生信心满满,拿出尺子就开始到处去测量,最后,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的话,就要反复试验5040次。

探索陷入了瓶颈,直到一位数学家的到来……

数学家首先扔了前人留下的公园地图,并拿起笔,用点表示岛屿,用线条表示桥,画出了一副清晰的公园结构图。

然后,他从只有一座桥的情况出发,逐步推演,得出了有七座桥时的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用列表的形式表示了出来。

再后来,他发现这个现实问题其实正是数学里的“一笔画”。

再后来,他通过观察自己的表格,先是解决了这个“七桥问题”,然后又进一步给出了证明“一笔画”的条件。

1736年,29岁的欧拉递交了《哥尼斯堡的七座桥》论文,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图论与几何拓扑。

看完了这个略显传奇的故事,我们再来看另一个让人感觉更为亲切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文风蔚然,每一位居民家中都有着大量的藏书。

然而在天气忽冷忽热的夏末秋初,书柜里总是会有这种那种的“书虫”。这些虫子藏在书柜里,专咬书页。

所以当文人们拿出书本准备好好研读一番的时候,总是会发现有些书页有缺块。

没办法,他们只好根据书上的内容,边读边猜想缺的那个字是什么字。

再后来,这就演变成为了数学课上有趣又烧脑的“虫蚀算”,也叫竖式谜。

再后来,在21世纪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小朋友们在玩密室逃脱。小明化身“神话般的推理家”,频频解谜,成功带大家逃出了密室。

当伙伴们或羡慕或好奇地围在这位“推理家”身边的时候,小明只说了句:

“我学竖式谜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了,要‘根据已知求未知’!”

拥有数学思维,可以巧解生活难题

这两个故事听起来都有那么点传奇,但其实却正好能解答我们的疑问。

人为什么要学数学?——为了能当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数学思维”来对付它。

所谓“数学思维”,有欧拉的“将复杂地图用点、线表示”的数学化思想;“从最简单的情况出发”的简化策略;和“整理信息”的列表方法。也有能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逻辑思维。而这其中,简化策略和逻辑思维,是我们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学会的两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