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全民聚焦!如何杜绝“坐吃山空”和“囤仓隐患”?

“脱贫!“一个真真正正涉及到民生的问题。如何真正的脱贫?相信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家徒四壁”之时,想方设法维持生活的继续;“小资”之时,生活能喘口气,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富”之时,想着如何将手中闲钱升值,换来最大化利益;“大富”之时,就开始想着该如何投资,如何让自身价值得到提升……

“脱贫”,国家每年都在脱贫的道路上坚定不移,要让国家走向全民小康生活。李克强总理在脱贫问题上态度很坚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是17年总理在人大代表会议上对脱贫问题做出的态度和决定。

国家每年都在扶贫、助贫、脱贫上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为什么效果不是那么的显著?各位读者有没有想过?

其实笔者想说的是,想要做到真正的脱贫,光靠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什么在国家注入大量资金之后,脱贫状况不是那么理想?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想要做到真正的脱贫,需要人人都用心,享受国家扶助政策的地区,如果地区领导不用心,中饱私囊,“囤仓于己”那么还是脱不了贫,反而让某些人脱了贫,群众叫苦不迭,所谓的“假脱贫”、“数字脱贫”。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好的地区领导人,要和人民穿一条裤子,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那么在国家的资金支持下,实行“包产到户”原则,脱贫速度则会非常快速。

贫困人口如果一味的享受国家资助,而不知凭借资助改善自己生活,那么这样于“坐吃山空”有何两样。所以说“脱贫”,国家给力,人民也一定要给力。国家提出扶贫政策已经实行好多年,但是真正做到脱贫地区却不尽人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下是笔者个人见解,如有不适还望读者指出: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严查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实行这么多年脱贫政策,小康生活可以说是指日可待。但是有些贫困地区凭借国家扶贫资助,“囤仓于袋”,人民本来以为苦日子快要到头了,然而资金却没到位,这样很多人心凉了一半。总理提出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查到底。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脱贫这个还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人民拥戴这样的领导人,为人民实打实的在做事。

为什么会出现“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其实是有些地方领导,见钱眼开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想着为民生,却想着个人利益。这样怎么能够带领大家脱贫?

很多已经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人民有目共睹,地区领导人置身于人民群众之间,切实落实人民群众想法,根据人民意见或建议理性脱贫,不仅脱了贫甚至还致了富,让深处其中的人民真正实现了小康生活,这样切身实地的为人民考虑的领导人,能不“留名青史”?

如何杜绝“坐吃山空”和“囤仓隐患”,早日实现全民奔小康时代?

各位读者欢迎留下你们的想法和意见!

更多想法和意见欢迎关注:信捷策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