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法院步入“智时代”惩治“老赖”更容易

龙虎网讯 (记者 周璇)建设智慧法院,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法院把握时代新趋势、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的重要举措。

8月9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我的南京”APP“智慧法院”模块上线的相关情况,并介绍了“智慧法院”中8个模块的内容和功能。目前这一平台主要涉及的是法院执行工作,包括执行悬赏、失信曝光、我的案件、司法拍卖、联系法官、执行知识、执行投诉、执行公开等8个模块,以后还将逐步完善和扩大诉讼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红兵现场演示了该系统的8个模块功能,全面展示了智能化系统给一线执行生态带来的革命性变革。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南京法院也将把失信惩戒作为人民法院打击规避执行、促进自动履行的一把利剑,进一步完善“智慧法院”平台相关内容,继续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拓展失信联合惩戒范围,切实提升信用惩戒效果。

(智慧法院 模块截图)

其中,执行悬赏管理功能用于公布悬赏公告,能显示出被执行人悬赏的相关信息,这个信息是直接从案件管理系统提取的,根据执行人员发布的执行悬赏信息先后次序自动排列。界面顶上可以对发布的时间自行选择调整,右侧“更多筛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布法院查看执行悬赏信息。编织一张全社会协助找人、找物的大网,挤压失信被执行的生存空间。

(智慧法院 模块截图)

“智慧法院”的8个模块中,“我的案件”、“联系法官”和“执行投诉”是专门提供给执行案件当事人使用的,方便当事人了解自己案件的进度、联系承办案件的法官、反映案件执行中的不规范现象,其他的模块是每个市民都可以使用。

南京法院早在去年年初就在全省率先推出执行悬赏举措,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已将39276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布执行悬赏公告1054件次。但是,受限于信息发布平台影响力和关注度,目前南京法院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和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信息存在覆盖面不广、影响力不强、社会公众关注不高、惩戒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以执行悬赏为例,2017年以来仅接到举报信息41条,通过执行悬赏结案18件,执行悬赏整体成效不容乐观。

(智慧法院 截图)

“我的南京”APP是南京市信息中心开发运营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达300余万人,在南京地区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借助“我的南京”APP这一平台,“智慧法院”的上线运行,必将显著提升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效果,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和威慑力;同时,也有助于执行案件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执行案件情况,更能够发动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参与法院执行工作,增加“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整体合力,为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提供坚强后盾。

智慧法院 其余7个模块内容概况

失信曝光:能显示出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这个是直接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生成的,根据时间先后次序自动排列。

我的案件:执行案件当事人点击对应图标,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能查看自己的案件,案件类型包括两种:“办理中案件”和“已办结案件”。

司法拍卖:主要对应的是在网络司法拍卖的拍品信息,公众可以通过这个比较便捷的模块查看相关拍品情况。

联系法官:主要为了方便执行案件当事人联系执行法官而设置的,内容是全市各法院执行法官的电话号码,可以通过选择法院来查询,也可以输入法官姓名进行查询。

执行知识:主要是执行中的一些规定、基础知识等内容,目前还在不断增加、完善的过程中。

执行投诉:执行案件当事人认为执行行为不规范或者存在消极执行、怠于执行等情形的,可以通过该模块提起投诉,各法院在收到投诉后一周内必须予以答复。

执行公开:将执行案件全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公众可以自行查询想要了解的执行案件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