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苦,小智慧;大苦,大智慧!嚼得菜根,百事可成

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一種品質,就是“能吃苦,肯奮鬥”。

要知道,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上,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他要時刻準備經受打擊,時刻準備迎接挑戰,只有這樣才能磨鍊出過人的才智和能力。

百鍊成鋼,千礪為材。

對於想要成功的人來說,苦難是警醒和一針強心劑,是智慧的源泉,是思考和堅定。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砥礪自己,堅定信念,相信成功,便會抵達。 吃得苦中苦,方為好男兒! 嚼得菜根,百事可成

毛主席曾總結《菜根譚》一書中表達的哲學思想:“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該書以“菜根”命名,顧名思義,意旨即“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能嚼菜根的人,是能吃苦的人,也是能忍耐清貧的人。在溫室裡長大的花朵一旦走出去,受不了風雨侵襲,很容易摧折;而從苦難與現實磨礪中走出來的人,反而能夠利用先前積累的人生經驗與智慧,耐得住風雨的考驗,終成就自己。

從更深一層來看,這是在教人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挺得過困難,堅守住信念,方能成大器,有大作為。

中國有一句俗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同樣講了這個道理。

然而很多人卻意識不到這點,特別是出生條件比較好的人,他們意識不到受苦其實是一種磨鍊,是一個獲得、領悟和生命再生的過程,反而覺得“苦”是損失。相比較受苦,他們更願意享受。

可是,無數成功者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長、能力、機遇、前途,往往是通過吃苦來完成的。一個人要成長,不僅要積蓄經驗,還要吸取教訓,這個過程就是吃苦的過程。

一個人之所以成熟,是經歷了多次的痛苦和磨難,其心志才變得更加堅強、豁達,而處理問題的思維和方法才更為穩妥、慎重。

反言之,一個人雖然天資聰明,但不吃苦同樣不可能成大器。

吃苦能壯大我們的心志。不斷的挫折會讓我們的生命淬鍊得更有彈性與耐力,多次的打擊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堅實和強韌。

小苦、小智慧;大苦、大智慧,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漸漸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