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晒太陽的莊爺爺”——小故事,大智慧!

漫說“曬太陽的莊爺爺”——小故事,大智慧!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解釋】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覆無常。

【語出】《莊子·齊物論》,大致的意思是, 有個養猴子的人,一邊給猴子喂小慄,一邊說:“早晨給你們吃三升,晚上給四升。”哪知道,猴子們都嫌給的太少而不高興。後來,他變換了思路,說“早上給你們四升,晚上給你們三升”,所有的猴子都不約而同地歡呼雀躍起來。

【人生哲理】

這個故事的本義和今義差距比較大,粗淺的看來覺得猴子很好忽悠,實則不然。裡面也蘊含著那個養猴人很懂得猴子的心理狀態,並且能夠充分地抓住這一心理特點,變換思路,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這個典故中,量和質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把位置順序置調換一下,往往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由此觀人,人生如賽場,這一生中我們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在考試中,有的人會優先選擇簡單有把握的題目來做,這樣不僅可以使自己快速的進入考試的狀態,而且由易到難也符合人的常規認知規律。因為再難的題目也是由簡單的題目變化而來的,有了簡單題目量的積累,自然能攻關克難。所以在他們眼中,考試是一件比較輕鬆的事兒。

而第二類人,他們通常最先做後面較難的綜合性題目,在他們眼裡,如果綜合性的難題都攻克了,那些基礎的題目不都是瞬間秒答嘛!但是這樣選擇的結果是,綜合性的難題回答的不理想,瞬間影響了考試的心情,前面的基礎送分的題目在他們眼中又變得不屑一顧,馬虎了事。試問,這樣的試卷能拿高分嗎?所以,在他們眼中,考試變成了難以逾越的高山。

第三類人,則是不做選擇,按照試卷題目的先後順序作答,遇到不會做的題目,要麼死磕,要麼跳過…在這類人的眼中,考試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論好壞,見山開路,遇水搭橋,都全然接受。

這是三種不同的人生狀態,面對同一張考卷,試題的數量和難度是一樣的,沒有本質上的變化,但卻因為應試者不同的選擇,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賽場上考驗的不僅僅是選手的實力水平,心理戰術和應對狀態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因素。

生活更像是一面鏡子,不僅可以反觀他人,更能窺見自己。你給生活一個笑臉,它便還給你一片陽光。有時候,顛倒看事情,往往效果大不一樣。

漫說“曬太陽的莊爺爺”——小故事,大智慧!

【麗姬悔泣】

麗戎國有個美女,是戎國在艾地戍守邊疆人的女兒,晉國最初迎娶她時,哭得衣襟都溼了;等她到了晉獻公的王宮裡,和君王睡在一張床上,同吃美味,才後悔當初不該哭泣。

相對於麗姬而言,塞翁的心態更值得推崇。丟失了一匹馬雖然是壞事,但不久那匹馬不僅自己回家了,而且還多了一個同伴,壞事反而變成了好事,但塞翁並不因此而感到高興。因為沒過多久,他的兒子又因騎馬而摔傷了,但塞翁也沒有因此而感到難過,因為他的兒子又因摔斷了腿而保全了性命。

漫說“曬太陽的莊爺爺”——小故事,大智慧!

世人都很欣賞塞翁的心態,但卻時常會像麗姬那樣去哭泣。

好與壞,有和無,生與死,本來就是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但老子和莊子並沒有看到變化轉化的條件,所以他們試圖想回到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中。但他看到了事物的正反兩面性,這在中國思辨哲學史上的寫了極為濃重的一筆。

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在變化中,為了適應世事無常和環境的變化而做出改變,在變化莫測的滾滾紅塵中,覓得一份從容淡定的心態。

看庭前花開花落, 望天上雲捲雲舒,臥聽風聲,坐看雲起,順自然之道,寵辱不驚,物我兩忘,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