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献词|文创产业新征程:从视觉时代迈入故事时代

站在2018年的大门前,广大文创行业从业者的心情是复杂的。

大家知道,文创产品大多是非生活必需品,或是生活必需品的文创化。所谓非必需,就指附加值部分,主要发挥吸引注意力和增值的作用。文创行业的价值在于使一般产品从“好用”的阶段提升到了“好用+好看”的阶段。

“好看”的外衣是从两个方面获得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风格。中式、新中式、简约、梦幻等等,借助现代科技的传播力,层出不穷,眼花缭乱。但是,疲惫的消费者最终在网上只给每个“好看”的产品两秒钟的停留时间。大数据提醒我们,大部分“好看”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失去差异性而趋于同质化,卖点越来越不清晰,注意力越来越难于聚拢,哪怕是短暂的聚拢。也有人在追求“好看”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丢掉了“好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玩文化的”最后被文化玩了,“玩设计的”最后被设计玩了。脱离了现代生活消费场景的产品,光“好看”是不够的。

这就需要在“好用”、“好看”的基础上,再加上“好听”,推进文创产品从视觉时代,迈入“好用+好看+好听”的故事时代。讲故事的能力成为这个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人会说,我们5000年历史不缺故事,传统技艺都是故事。但那只是你认为的好故事,既然是文创产品,就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消费者爱听、能打动他、刺激他购买欲望的故事。消费者对你的地域文化历史感兴趣吗?对你的技艺表演感兴趣并会导致购买你的高价产品吗?对你讲故事的方式感兴趣从而愿意多停留一点时间继续听下去吗?对你讲故事的内容感兴趣进而联想到你的产品吗?被你故事的主题所感动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了吗?对你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感兴趣从而与你的产品品牌产生持续互动了吗?

2018年,如何讲好故事,这里提供一个初级攻略,简单说就是做到4个“保持一致”。

01

故事灵魂与消费者的人性诉求保持一致

讲故事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关注产品、与产品发生联系。但客观上,普通消费者只对他们自己关心的事情才会在意。既然众多产品在功能和设计方面已经趋向同质化,动听的故事就需要在动情方面下功夫。一份情感的背后,承载着一类人的一段人生经历,这里面有喜怒哀乐、也有荡气回肠,有小别离、也有大团圆,有功成名就、也有吊丝逆袭,充满了普通人的人生梦想和艰难历程。性相通才能情相近,所以,故事内容一定要体察人性、洞察人心、揭示人情,只有自带灵魂的故事,才能与消费者心心相印。

02

故事主题与产品品质保持一致

讲故事如同写文章,主题要鲜明、更要专注。品牌故事的主题挖掘在方向选择上,需要体现产品的品质追求和精神价值,把故事中人物的美好梦想与品牌文化联系起来、与具体产品的品质特征联系起来,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如果说,灵魂方面的情感链接还是务虚的,那么故事主题引导出的产品品质特征,就起到了化羽成蝶的功效。

03

讲故事的方式与消费者接受信息的习惯

保持一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关于“场景内容”的概念,提示我们:故事内容的传播一定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与特定的人群相对应的,讲故事采用理论的方式,还是文学的方式、戏剧的方式,取决于产品对应的目标消费群的习惯和偏好。所谓遵从“顾客的立场”,必须研究特定消费者接受产品信息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必须研究产品故事由谁来讲,才能体现权威性,才能保持亲合力,才能日久生情、念念不忘,必须研究讲故事的场景设置问题,渲染故事情节和强化故事的感染力。

04

传播故事的渠道与消费者接受信息的

界面和场景保持一致

在即将跨入的物联网时代,每个人、每个物品,都是数据中心,既是各类信息的发布者又是接受者。诉说产品故事、提高产品故事传播的有效性,必须研究信息交互的应用界面和场景,把合适的故事内容放到合适的界面和场景中。如此,故事内容的传播才能保质保量保鲜。

故事的时代,也就是IP的时代,更是文创产业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