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是什么?丨舆论知识点

今天为大家科普“蝴蝶效应”。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蝴蝶效应”。这一概念被运用于混沌学,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在互联网舆论传播中,就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微小变化在各种力量的相互传导和作用下,产生巨大连锁反应的“蝴蝶效应”。比如2016年王宝强在微博发布离婚声明,随后在各大网络媒体上引起了堪称“爆炸性”的轰动,这一网络舆论热点之后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即便是现在,依然时不时有相关的后续报道出现。

微信公号作者朱宸轩在“泡泡心理”上发文表示,“蝴蝶”能创造舆论“龙卷风”的原因在于①网络舆论中掺杂着的诸多非理性信息滋生了“蝴蝶效应”所需的“混沌”状态;②舆论话题的敏感性为“蝴蝶效应”促成网络舆论热点提供了条件;③对“沉默的螺旋”的消解是“蝴蝶效应”生成的内在动因。

针对网络舆论传播所显现的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戴月华在论文《网络舆论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复杂性理论的传播学启示》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应对启示:

①现实问题是网络镜像世界的根源,任何网络舆论根本上是人们对现实诉求的网络表达。

②舆论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促使管理部门积极地面对舆论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培育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③尊重并关注网络舆论中网民弱小又强大的"蝴蝶力量",促使"蝴蝶力量"的良性显现,捍卫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