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旁白、配乐都是一个人!天津拉洋片的艺人真是太牛了!

天津的朋友们,小时候一定都玩过一个塑料做的小照相机,侧面有一个旋钮,把眼睛放在照相机背后的小孔上,用手转动旋钮,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图案不断切换,有风景,有人物,有动物,后来86版《西游记》播出,小照相机里面的图案清一色都成了《西游记》里的人物。

高级一点的还有一种手持的类似摄影机的,当然那时候价格就比较高一点了,这种玩具小时候叫做“西洋镜”,给许多孩子的童年带来了无数的快乐。

这种玩具,其实来源于早年天津街头的“拉洋片”表演,在老一辈天津人的记忆力,每逢庙会能坐在拉洋片的箱子前往里看一看,那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旧时的天津,走街串巷的拉洋片艺人非常多,尤其是南市一带经常能看见用扁担挑着木头箱子的拉洋片艺人。

拉洋片的木头箱子分为上下两层,一般上层是宣传海报,下层的周围有四个或者六个镶了放大镜的圆孔,箱子里面装着画着各种内容的画,旁边有绳索控制着里面的图画,一拉动就可以进行切换。

箱子旁边还装有一个木头架子,上面放着锣鼓镲等打击乐器,用来给里面的图案伴奏。

简单一点的拉洋片,通常都是一些诸如“西湖十景”之类的风景画,后来拉洋片的各种曲目就出来了,《水泊梁山》、《二姑姥爷拜年》、《大花鞋》等有剧情、有说唱的表演更加受老百姓欢迎。

说到拉洋片的说唱,是最见艺人功夫的了。就和今天电影里面的台词和旁白一样,一个艺人不仅要给不同的人物配音,还要解说场景,再加上配乐。画就那么多张,能不能吸引人前来观看,艺人的说唱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南市一带有很多看“小电影”的摊子,其实也类似于早年间的拉洋片,只不过这时候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在一些热闹的街头或者庙会上,经常可以看到围着观看“小电影”的孩子们,观看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时发出笑声甚至跳起来,可见有多精彩。

后来拉洋片和看小电影逐渐消失在了街头巷尾,许多老艺人的手艺也没能流传下来,现在偶尔还能在庙会上看到拉洋片的,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依然是不减当年。

现在有电视,有电脑,没事还去趟电影院的人们,可能体会不到当年拉洋片这种民间艺术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真希望这种传统艺术能多参加庙会,让我们也体验一下当年人们的娱乐,同时对于这种传统艺术,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传承方式。

恭喜你成功看到最后啦!

百泽全域旅游,专业天津地接

优惠的景区门票、演出门票

关注我们!随机送粉丝福利哦~

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