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砸”的学霸被清华录取,“学渣”考生质疑答题卡,自知之明呢?

转眼到了8月末尾,高校生即将离开家庭踏上新的旅程,在这个暑假,有两件事儿特别触动家长的心,就是“河南四名考生、家长质疑答题卡被调包”,还有今日“内蒙古考砸了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考砸”的学霸被清华录取,“学渣”考生质疑答题卡,我想说这位同学,你学得好不好都没有一点“自知之明”?

(一)高考答题卡疑似调包

河南四名考生在高考成绩出炉后,实得分比预估分(平时成绩)低了200-300分。在查阅了答题卡后,考生一口咬定自己得低分是因为答题卡并非自己的,疑似被调包。为此,四名考生及家长实名举报,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官方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调查,并在最终完成笔迹鉴定后,结果水落石出——答题卡属实,无调包现象发生。

从事件的发生,到最终结果的尘埃落定,网络中对此事的定调,在短短数周内出现了大反转,尤其是开始阶段,几乎多数人认定了掉包属实,后来都被无情“打脸”。

简直的高考版“坑爹”本坑!明明答题卡是自己的,却仍坚持实名举报,让父母情何以堪!全国人民被几个不诚实的考生牵着转,事情结束后也没见有人道个歉!

(二)还有就是自认为“考砸了”的某学霸被清华大学录取

内蒙古一文科生,高考结束后觉得自己“没考好”,甚至还想着要复读。成绩出来后才发现考了648分(内蒙古文科第四名),最后还被清华大学录取。

网友:谁身边还没几个“没考好”的学霸同学,早就习惯了!

不过,也有网友把两次事件的主角关联在一起,表示与河南的四位考生相比,内蒙古学霸的“谎言”更能让人接受。

难道学霸和“学渣”都不自知?

如果你读书的时间足够长,很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两类人:一类学渣,一类学霸。考试考完了,如果你问学渣他们考得怎样?他们可能会说考得感觉不错;学霸则经常哭喊着表示考砸了。

如果你信了他们的话就太天真了,因为结果很可能是反过来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水平越差的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而一些水平不错的人反而很没有自信呢?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这种情形,因为我们都不善于评价自己,而且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个现象,就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有100多项研究发现,人类有虚幻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棒。在许多研究中,感觉自己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比例是超出50%的,这显然不科学。

比如,在对2家软件公司的员工的研究中,分别有32%和42%的程序员认为自己在单位里是属于前5%的员工。

在另一项研究中,88%的美国司机认为自己的驾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平均来说,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优秀,不管是在健康水平、领导力还是道德情操方面。

最有意思的是,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

比如,在逻辑推理、语法、金融知识、数学、情商、医学实验操作、国际象棋等测试上得分越低的人越觉得自己水平和高手一致。

这是为什么呢?

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发现人、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认为,这是因为能力越差的人发现不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比如,在一项研究中,那些在大学辩论赛里排倒数25%的队员输了80%的比赛,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赢了60%的比赛。这些人对辩论规则并不熟悉,因此连自己什么时候被别人驳倒了都拎不清。

换句话说,水平差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扎心了,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