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缺晶圆,跟着少奶奶学赚钱

此图有脑洞,欢迎留言(另外,别忘了点大图看看印章)

这个假期除了吃了睡睡了吃,生活重心就是追剧,74集《那年花开月正圆》,跟着陕西女首富周莹披荆斩棘,重振家业。还让剧中台词超过100句,40岁以下的男人们都爱她爱得死去活来

话说,少奶奶周莹的逆袭之路大致如下

但是

所以,我心中的道路如下

来来来

那年花开缺晶圆 ,跟着少奶奶学赚钱

1

囤棉花

吴家最落魄时,只有婆婆的2000两银子是全部家底。周莹就敢做棉花生意。

▼提前一年高价收购棉农的棉花,到了第二年其他棉商已经找不到任何货源,一举垄断了整个陕西的棉花市场。这第一单,就让她赚了四倍。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今年年初各大Foundry就开始有传产能满载,年中开始缺货就越演越烈。春天种不够,秋天收神马?

周莹之所以敢这么囤棉花是因为前面一年棉花供应过剩收购价格低,第二年大家都转种其他去了,料定今年棉花会缺。

就像嫌低容量Nor Flash不赚钱,要么像Cypress弃掉,要么转去高容量,好嘛,导致今年低容量Nor Flash是又缺又涨,让旺宏,华邦,兆易赚得砰满钵满。

又像前两年,大家嫌中小尺寸屏不赚钱,都去搞大尺寸屏,导致中小尺寸价格狂涨。

2

造土布

但棉花生意说到底还只是二道贩子,缺乏核心竞争力,还要靠天收。

▼周莹一番“不择手段”说服二叔四叔合股,成立棉花产供销一体化的土布厂,一年下来,利润有几万两,把两位股东叔叔高兴坏了,第二年还扩大了数倍的产能。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销而优则产,市场不少本土企业从销开始做大做强,纷纷搞起生产,发展还相当不错。

其中最牛逼的就是今年5月IPO的韦尔股份,市值122亿,十余年前分销起家,逐渐向高新技术型企业发展,如今已成长为国内少数几家同时具有半导体产品研发设计和分校能力的企业集团之一。

3

不敌洋布

▼但危机很快就出现了,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外地来的洋布,质量、舒适度比土布好。别人家的洋布卖得很好,排起长队还买不着,自己家的土布死活卖不出去,就算降价也门可罗雀,两相比较,能把人活活气死,连同周莹在内,几位股东一筹莫展。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说来都是泪,我们中国用了全球集成电路的27.4%,而我们自己只能提供7.3%,还有20.1个百分点的芯片要依赖进口。大量关键芯片的自给率为零。其客观形势是:我们随便一个大的IT企业,如果离开了美国的芯片,很难活下去......

4

迪化历险

难活也要活啊!解决的办法,是产业升级,但当务之急,是先去库存,否则产业还没升级,自己资金链就断了。

去库存,关键是找到低端产业的倾销承接地,周莹要感谢自己身在一个存在消费差序级别的庞大市场,土布在泾阳卖不出去,不要紧,辛苦一点,往迪化(今乌鲁木齐)卖,就像今天很多企业把产品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一样,寻找新的消费地。

▼去库存前还先打了回假,造假的还是自己人……

造假的主谋竟然是吴家三叔的儿子吴遇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国产芯片在技术上跟欧美芯还是有差距,怎么破?Pin-Pin抄啊!抄完拼价格,只要价格够低,总有人敢用啊!比如,曾经的白牌机,山寨机,撑起了多少本土芯片的崛起。

至于造假:翻新,散新,台产,国产……留着下回再说三天三夜吧

5

开织布局

▼洋布打得土布抬不起头来,虽然土布在西域大卖,但她也一眼看出土布的颓势,一针见血的指出要卖就要卖洋布。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与其让别人占光了市场,不如自己生产,加入竞争。

▼哪怕开头第一炮,就哑了。机器都被失去工作的土布织工砸烂了也不放弃。排除万难重头再来。

自己的洋布是造出来了,可最早做洋布,赚尽红利的情敌加对手不干了,发动了第一场价格战。

▼而周莹的机器织布局用质量和服务彻底打垮了对手。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我们的半导体制造业从2008年到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是14.1%.增速很漂亮,但从工艺技术到产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自强则万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

搞定洋商

▼可怜的二少爷,痴情一片,前一天还给她介绍洋人客户,转脸她就抢了沈星移的生意,还一次性断了沈星移所有的后路。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一带一路”走出去,在全球的关注下,我国的芯片产业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暴露出来。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需要战略的判断力、实现路径的预见力,发展中的战略定力,以及具体实施的执行力,以上这4个“力”很重要,缺一不可。

7

打日昌和

为报家仇,打沈家日昌和一战,刺刀见红,见血封喉。沈家现金流被打断,彻底败下阵来。

▼但周莹没把事做绝,在终于斗垮沈家,即将为吴家东院报仇时,却因为不忍看到日昌和破产致使百姓存入的钱血本无归,而选择向日昌和存入了200万两银子。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不管做什么生意,一定看好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

8

杀杜明礼

趁着吴家现金流吃紧,贪婪的杜明礼疯狂反扑,企图用洋布降价的办法击垮吴家。在杜明礼降价一半的诱惑面前,周莹知道客商们难免会有小心思。她召集所有客商,宣布只要大家挺过三个月不拿货,在提前缴纳一半定金的基础上,就可以用比杜明礼更便宜的价格拿货。

▼周莹知己知彼,对自己的产品也有足够的信心,从而成功拖延了时间,让杜明礼自食恶果,败下阵来,再无翻盘的可能。在垄断这个行业之后,周莹成为首富,也只是一个结果。

我的芯里只有一件事:

价格战的正面火拼,决定权在于谁的质量好,口碑佳。到了这一步,企业竞争已经没有可以取巧的地方。

另外,做生意除了现金流,还有一件事同样重要:控制权。沈家就是抱了王爷大腿后,逐渐失去了控制权,导致万劫不复。

以上就是少奶奶成为陕西首富的逆袭之路。

严格来说,吴家东院不是初创企业,而是重组企业,我们最后必须来看看周莹成功的根基所在: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战略认知层面

▼周莹会在慈禧太后问她是如何挣下这份家业时,回答一个字:变

搭班子

她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能主动团结二叔,拉拢四叔,进行资源整合。

▼王世均背叛过她,但她不计前嫌的重用,从此之后,身边就有了一个忠诚度一百分的得力干将。

▼对韩三春,她在关键时刻通过不断说服,并且许诺可以让他洗白,让他的女人名正言顺当太太。

▼选接班人时,眼光独到。

带队伍

▼更是敢为天下先,推行家丁持股。这就是最早股权激励,极大的调动了团队的积极性。

我的芯里还是只有一件事:

就像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说的:现在我们的芯片业具有战略的判断力,但实现路径的预见力、发展中的战略定力和具体实施的执行力还不够。

人才是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要具有、要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才能让这4个“力”协调起来,实现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腾飞。

-- The End --

ID:xinpianlaos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