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更要“扶智”,不让孩子做“穷二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种惯性思维,认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比起出生优越的人来说,这些孩子由于家境相对艰苦,心智性情各方面会比较早熟,懂事,而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因为贫穷而辍学,因为贫穷而自卑。因此,

“扶贫”更要“扶智”,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想要“拔穷根”,不让孩子做穷二代,就要从孩子的教育抓起,尽全力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的“华丽蜕变”。在乐昌市坪石镇的肖家湾村,就有这么一个人正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奔波忙碌着——他就是东莞市清溪镇驻坪石扶贫工作领队、驻肖家湾村扶贫工作队长孙永强。

从志愿者到扶贫者,做到岗变心不变

说来也是巧,在加入驻村扶贫队伍之前,孙永强一直在东莞市清溪镇团委工作,是东莞市清溪镇团委副书记和东莞市清溪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主要负责志愿服务工作。200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通过考试进入到清溪镇团委。那一年,也是清溪志愿者协会的起步之年,志愿服务工作也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志愿者到扶贫者,岗位虽然变了,但“志愿精神”依然未变。

(一)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服务事业

起步之初,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不接纳志愿者,但他身体力行,从身边的人开始,每周都会组织几场志愿服务活动,并亲自参与其中。经过9年的“奋战”,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清溪镇的志愿服务事业也蓬勃发展,清溪志愿者协会先后荣获省、市多项荣誉,他个人也荣获了“广东省五星志愿者”“东莞市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二)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终圆山区扶贫梦想

带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他希望能到贫困山区进行帮扶工作,希望帮助贫困山区的人们能够早日脱贫致富,带领他们走上小康路。广东省第一轮和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开展时,他满心雀跃,积极报名参与,但由于单位工作难以抽身,而且考虑到当时清溪镇志愿服务工作正处于发展瓶颈期,他只好放弃了当时的机会,继续留在当地坚守志愿服务工作。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小小的遗憾,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他一直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6年4月,第三轮精准扶贫工作如期开展,他果断报名参加了考试,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决心顺利通过了考核。后来,他被组织选派到了乐昌市坪石镇肖家湾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就这样,任重而道远的帮扶工作正式开始了。

从产业扶贫到助学帮扶,力求脱贫不返贫

(一)一村一品,大力发展无花果产业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式,孙队驻村后,通过网络、走访、学习等途径四处寻找适合在肖家湾村发展的扶贫产业,最后了解到了无花果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如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坪石是国内最早种植无花果的地区之一,被视为岭南无花果的发源地。孙队便联动肖家湾村的水牛湾无花果种植基地,通过扩大种植面积与采用温棚技术将无花果产业进行扩大再生产,作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以代种代销的形式将贫困户纳入进来。

今年1月开始投入使用的无花果温棚育苗效益也很高,总投入20万,今年卖苗就卖了15万,为帮扶村集体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基地还开发了无花果三种系列酒、无花果干和无花果冻干等产品,下一步,孙队也将继续发挥无花果产业的优势,推出无花果月饼、无花果酥等产品,让无花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通过代种代销的形式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助学帮扶,运用知识能力“拔穷根”

进驻肖家湾村后,经过仔细走访调查,孙队发现村里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是“教育的缺失”,而且他也深刻认识到要让贫困户“脱贫而不返贫”的主要办法是“就业与创业”,想要改变他们“等、靠、要”的思想,改变传统的“种养”生产方式,就只能让“读书郎”们依靠知识,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但村里的贫困学生总是会因各种理由而放弃读书,这让孙队的助学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奔走找原因,劝学返校园

村里的孩子想放弃学业,很大原因是因为学费问题,孙队通过自身资源,为村里的贫困学生找到了可以长期资助的爱心人士,但依然有人想放弃学业,以朱芳珍和陈婷两个小姑娘为例,突然说不想继续读书了,这让孙队既担心又不解。于是,孙队多次到她们家与她们谈心交流,经过耐心的沟通,最终打开了她们的心结,找到了其中的症结所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想去上学更多的是割舍不掉的亲情,考上大学的朱芳珍为了能照顾患病的养父,动了放弃学业的念头。与奶奶相依为命的陈婷也为了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好好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而放弃学业。孙队很能理解这种心情,但他从来没有打算放弃让她们重返校园读书的念头,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持之以恒地和她们谈心,细心开导她们,最终成功说服她们重返校园,同时联系学校、爱心协会等各方社会资源,确保她们上学无忧。

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助学活动

2016年至2018年,孙队通过四处走访,联系了广东省狮子会、东莞市光电协会、韶关市关爱青少年成长协会、韶关市赏石协会、清溪镇团委、清溪镇志愿者协会、爱心义助社等爱心组织与众多社会爱心人士,在肖家湾村开展了“两地同心 共建家园”爱心扶贫助学、“手牵手”爱心结对帮扶、“微心愿”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爱困难家庭 共创美好家园”爱心助学等8场次的爱心助学活动,为肖家湾村21名贫困学生送上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共近8万元。

与此同时,他还准备通过志愿者这个团体,以“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形式“认领”肖家湾村的贫困学生,倡导爱心人士每个学期出资一定的学费和生活费,直到贫困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踏入社会。让“穷二代”有条件有机会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确保永久地摘下“贫困户”的帽子。

助学一路前行,心在一切都在

“扶贫”更要“扶智”,对于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想要摆脱“穷二代”的标签,必须通过读书学习来改变命运,经过孙队和多方的努力,现在肖家湾村包括朱芳珍、陈婷在内的四个孤儿都如愿继续上学了,其他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得到了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在助学帮扶的道路上,为了让更多人不因贫困而失学,孙队一直在发挥着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始终用心用情帮助他们。

他坚信,心在,一切都在,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审校: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