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溢金:黄金投资的禅学在于点化有缘人而非改变

五分钟的顿悟

1984年,巴菲特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讲了一个故事:“芒格有一位好朋友,并非商学院毕业,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进入IBM,做过一段销售工作。我认识芒格后不久,芒格又认识了他。他就是李克•古瑞恩。从1965年到1983年标普500指数的复合成长率为316%,而他的投资业绩为22200%,或许是因为他没有受过商学院教育,他竟然认为这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意义。”

“让我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对于以4毛钱的价格买进1块钱的纸币这种价值投资理念,人们要么是马上就接受,要么就是根本不接受。这就像打过预防疫苗一样。如果一个人无法马上理解这种投资理念,我发现即使你以后对他谈上几年,并且出示各种投资业绩记录,结果仍然没有什么不同,他还是不会接受。这种投资理念如此简单,可是他们就是无法领悟。像李克这样完全没有正式工商业教育的人,马上就领悟了价值投资策略,并且在五分钟之后就开始学以致用。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是在10年之内才逐渐地皈依价值投资理念的。这似乎和智商或学术教育无关,要么顿悟,要么永远无法领悟。”

评,顿悟,是一种能力,或者,可以称为智慧。我认为,资本市场,无论中外,最优策略,应该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你可能不相信。我说,有人可以一入市场,就顿悟价值投资,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也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品格资源。每一种投资体系,都会存在天生的优劣,都会有适应市场和不适应市场的阶段。重要的是,投资者内心的劣根是不是会放大该投资体系的劣势,直到出现重大崩溃;投资者内心的强大优势,能不能放大投资体系的优势,取得优异成绩。有的人天生适合投机并能不断取得收益,这也是自身乃至之前的心理优势和人格品质有关系的;而价值投资需要人具有更好的人格品质,毅力,耐力和顿挫感,反脆弱性,所有这些,才是需要我们不断修行的原因和结果。

一入“投机”深如海,从此盈亏难思量

关于投机,我的看法是如果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或者大彻大悟之人,一句话就可以了;而一些聪明人或者自诩能力很强的人多半把精力放在如何偷银行而不给抓住的技巧,这种火中取栗的高难度动作偶尔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最终贪婪和赌性会驱使失去全部身家。坚决不投机,不抱有一丝幻想。

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40岁之前没有价值投资有句话说你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投资也是这样,老巴要退休了,选择接班人是个大事情,老巴的传人要求;1,品德高尚,2,对风险乃至市场人性有深刻理解的人,我理解就是大恶至善之人,对人性的弱点以及市场疯狂洞若明火,看得一清二楚的人,这简直是无间道,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就不可能对社会的丑陋人性的弱点看得清楚,可谓出污泥而不入染,这样的人是大恶至善之人。

点化而非学习得来的

价值投资是理论于内在品质的投射,是点化有缘人而非改变。我们常说修行是人生一辈子的事情,那么是不是在深山老林里修行就能成正果呐,我反之,所谓大隐隐于市,要想修成正果躲起来是不行的,要先入世之后才能出世,如果你认为能把金刚经倒背如流就可以修成正果的话,那么买个复读机就能成仙了,不少张口阿弥陀佛,一肚子男盗女娼。

论鲁智深的修行之路

鲁智深一生都在修行,看多人世间的丑陋,权势恶霸欺压百姓,以杀人取义的精神实现自己的道义,经历人生的大苦大难而不改变慈悲心肠,这是一个混世罗汉怀着一个慈悲之心。他的人生之路是修行之路,是自渡之后的渡人之路,自觉之后的觉人之路。在杭州六合寺,听到钱塘潮,心中大悟,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佛家真谛,惟空而已,放下妄想、分别和执着,内无一物,外无所求,他顿悟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这是一种崇高的觉悟——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无须分析思虑,而透澈觉知自身具有之,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得到了佛的真谛。于是鲁智深完成了他的修行之路,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所以他成佛了。

黄金龄多少,总有人说,我纵横黄金多少年,如何如何的,其实经验随时间积累,但绝不是时间长了,自动得道成仙,需要悟性,悟性来自生活和人品的积累和人性的由内及外。

本文由黄溢金分析师团队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内容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