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的优雅 高跟鞋的故事

高跟鞋作为一种外在装扮的选择

不仅体现了穿着本人对自我的追求

也蕴含了她与鞋子之间最亲密的相处之道

“超平”高底鞋,意大利,1550~1650年。材质:金属和丝绸。

高底古风

关于高跟鞋的起源,各说不一。起先,鞋跟也许产生自一种很实际的需要,为的是不让裙边沾湿雨水、泥水和雪水。古埃及的下层人民都是赤脚走路的,但有资料显示,3500年前,在某些仪式上,古埃及较高阶层的男人和女人都穿高跟鞋,有人说那时的鞋跟是用纸莎草纸垫高的。事实上,古埃及的屠夫也穿高跟鞋,为的是隔离被宰杀牲畜的血。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有一种被称为kothorni的平台凉鞋,多为软木鞋底,很受欢迎。在戏剧演出中,穿不同高度的凉鞋代表着所扮角色不同的社会地位或在剧中的重要性。在古罗马,高跟鞋还一度成为妓女的标记。

​蓬帕杜尔侯爵夫人(Marquise de Pompadour),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情妇,凭借其才色,一度影响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艺术。此图为法国画家拉图尔(1593~1652年)所作。

高跟鞋自古并非女人的专利。而鞋跟稍高,骑马十分方便,鞋跟可以紧紧抵着马镫,因此有人认为马靴是早就有跟或者可以说是有高跟的鞋子。在中世纪,由于人口稠密,街上时有人屎马粪,于是高跟鞋又有了新的实用价值,让脚掌离地区区数寸,也好像令人浑身清洁得多。

“超平”高底鞋,意大利,1550~1650年。材质:金属和丝绸。​

Miu Miu,2006年秋冬发布。

2200年前,中国也有高跟鞋的记录,周朝女性所穿礼履,就是圆头高底的。《玉台新咏》中有首《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写得很形象,这说明“高跟鞋”是有相当高度的,否则,脚还没有抬,怎么就让人看着像上了个台阶呢?这是1500多年前梁代女性的穿鞋情形。

“花盆鞋”,中国清代,19世纪。材质:棉布与丝。​

木版彩画,日本,35.6×24.1厘米,1886年。

高跟鞋韵事

现代高跟鞋作为一种时尚流行迄今,其起源有着不同版本的故事。传说一,高跟鞋发明者是一个名叫德库勒的威尼斯商人,此人长年在外经商,担心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漂亮的妻子会到外面闲逛,招蜂引蝶。于是便想方设法毁掉了妻子所有的鞋,让她穿上特制的高跟鞋,然后放心地出门去了。谁知他的妻子穿上高跟鞋后觉得很好玩,出去东游西逛,反而出尽了风头。女人们竞相仿效,便风行起来。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年)肖像。​

另一个较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故事是关于凯瑟琳·美第奇(1519〜1589年)的。年仅14岁凯瑟琳公主就被许配给当时法国最有权势的奥尔良公爵、王位继承人亨利。可是,在这桩政治婚姻中,她并不占优势。因为不足一米五的身高太过矮小,威尼斯人形容她:“身材矮小,瘦弱,更没有娇美的容貌。”另外,当时亨利正迷恋着他的情人。为了能赢得奥尔良公爵的青睐,婚礼上凯瑟琳穿了一双两英寸高的高跟鞋。这双由佛罗伦萨修道院生产出来的高跟鞋增加了新娘的身高,把凯瑟琳的体态衬托得轻盈飘逸,再加上华丽的婚礼服,让凯瑟琳在法国人面前出尽了风头。于是,高跟鞋一度风靡欧洲宫廷和上层社会,成为权贵和财富的某种象征。

凯瑟琳·美第奇肖像(1519~1589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的皇后。

高跟鞋的时尚变迁

18世纪,随着洛可可风格在欧洲风靡,法国和欧洲宫廷的女人们对高跟鞋的热衷与日俱增,穿上高跟鞋使她们的身体更具雕塑般的挺拔、高贵,也更显得纯洁和精致。1730年,女性鞋跟朝向细根发展,一般称为蓬巴杜鞋跟或法国鞋跟,鞋头以尖头为主。相比之下,远在新世界的美利坚却掀起了反高跟鞋的风潮,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甚至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女性穿高跟鞋,因为这会让她们看上去像女巫。这一法律对美国的妇女影响甚远,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人才开始赶上欧洲的高跟鞋时尚。

油画《秋千》,法国洛可可艺术代表画家弗拉戈纳尔所作。

​一位女士的画像,1912年, 意大利印象派画家乔瓦尼·波蒂尼(Giovanni Boldini)(1842〜1931年)所作。

19世纪60年代,高跟鞋再次风靡,当时缝纫机的发明使得高跟鞋的样式有了诸多变化。可爱的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这个款式在19世纪流行了长达50年之久,当时的造鞋技术已相当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缎子、丝绸及皮革等来造鞋,款式亦更多元化。

晚宴鞋,美国,约1965年。材质:丝,金属与木头。

Salvatore Ferragamo凉鞋,意大利,1938年。材质:皮革与软木。

20世纪早期的妇女对鞋的舒适性似乎更为看重,平底鞋得到广泛青睐。30年代大萧条时代,西方世界的高跟鞋变得愈发的低且宽,然而,好莱坞的明星却呈现出星星般闪耀的优雅时尚,如Ginger Roger高跟鞋的风行,白色而星光闪烁的高跟鞋高傲地挑战法国时尚。直到40年代,二战的开始导致奢侈品的短缺,高跟鞋也因此保持着谦卑的高度和厚度。

喜欢穿金属高跟鞋的玛丽莲·梦露。

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者的时尚观开始失去支持。高跟鞋是性感的鞋,它不是压迫,而是提供快乐的,这一论调更为广大女性接受。女权主义者也开始宣称要为自己穿高跟鞋,令自己更高、更挺拔、更自信,或许也更有权威感。

“冷静”,巴黎女装高级定制Jantaminiau,2013年。 “竹鞋跟”,Winde Rienstra预制,材质:竹,胶水,塑料扎带。

Prada2012年春夏发布。

50年代至今,是高跟鞋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术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状,即跟部自鞋底开始收窄,到底部再扩大。鞋跟后来虽可发展成笔直,却依然欠缺线条美。直至50年代的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设计师才设计出现今女士又爱又恨的尖细鞋跟。 “独角兽”,Walter Steiger2013年春发布。

Nicholas Kirkwood定制,2013年春夏发布。 “艺”,Aperlai定制,2013年秋天发布。
Christian Louboutin定制,2013〜2014年春夏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