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风流柳如是,羞却多少须眉

文|树涵(读史专栏作者)

唐代敦煌曲词记载了青楼女子的怨愤: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池边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青楼女子整日泡在调笑逗乐、卿卿我我之中,不过是供人玩弄发泄凌辱而已,何曾有过真正的爱情?

正如杜十娘,受了李甲的骗,只能“怒沉百宝箱”,将那红颜付之于一江碧水!

可是,身陷青楼,受尽折磨的柳如是却不是这样!她始终都在与不平的世道和命运,做着勇敢的抗争。

她执着的寻找着真爱,爱她的,和值得她爱的。为此,她敢于冲破一切世俗和传统道德的禁锢、束缚、嘲笑和白眼,特立独行,一往直前。

她执着的坚守着一颗家国情怀,时刻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事实也是这样去做的。她最崇拜南宋女抗金英雄梁红玉,一心效仿。

她1618年出生于江南一个非常穷困的家庭,从小就被多次辗转倒卖。十岁被卖到吴江归道院的青楼,假以杨爱为名。受到江南名妓徐佛点拨,得以初识了琴棋书画,吟诗填词。

十四岁卖给了状元出身的周大学士。周已年过花甲,整日价将她抱在膝上玩弄,又教给了她一些诗文。约两年,被周氏妻妾扫地出门,重归青楼。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聪惠的她渐渐跻身“秦淮八艳”,与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等名妓齐名。她喜穿儒服,扮男妆,与学者名流诗词唱和。人说她有三绝:貌美如花;才艺俱佳;风度潇洒。

有此三绝,自然引来无数紈绔子弟,官二代,富二代纷至沓来。而她绝不动心于一二。因为她要寻找的是真爱,是德才双馨之士。

她相中了青年才俊张子龙,张风流倜傥,而且德行甚笃。相中了真爱,她就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她才不愿像那些徒叹没有真爱的众多青楼女子那样。

为此,她与张购房别居,恩恩爱爱了两载多。后张家妻妾闹事,她忍痛离去。而张子龙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清兵入关,毅然投笔从戎,为民族捐躯沙场,她没有爱错!

她所追求的是德才与真爱,真爱得不到,她选择的坚决的怅然离去。

那些纨绔们闻讯,以为又有机可乘了,又来纠缠。她不胜其扰,就放出了一句话:非才盖当世的钱谦益不嫁。

这个钱谦益可是当时名噪天下的风云人物。28岁就名列三甲,荣膺探花,一路飙升,位居礼部侍郎。文章更是了得,为东林党领袖,号称天下“文章伯”。但品德却令人不敢恭维,正应了“文人无行”这句话。柳如是所嫁匪人,她只重才学,可惜这次看错了!

柳如是非常喜爱辛稼轩的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因而取名“柳如是”。

喻己有青山品格,既妩媚多姿,又坚定执着。

具有此青山一样坦荡爽朗品格的她,又一次去寻觅真爱了。1841年,23岁正当妙龄的她,竟女扮男装,登堂求亲。这让正赋闲在家,家有一妻二妾,年届59岁高龄的钱谦益自然喜出望外,如获至珍。亲自监工,为她修建了“绛云楼”,并以正妻身份迎娶。

虽然饱受诟病诋毁,甚至在迎娶时挨了石头雨,但总是得遂所愿,如胶似漆度过了三年美好光阴。

1644年,清兵入关,攻占北京,崇祯自缢于煤山歪脖树下,大明灭亡。其皇室后裔与遗老遗少在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钱出任礼部尚书。

次年,清兵兵临南京城下。柳如是断定南京不保,侠肝义胆的她,力劝钱投水自尽殉国。而钱却以水太冷为由执意不跳,当柳如是跳时,却被他狠命抱住。

清军入城后,钱立即找借口剃光了头,留下一根大辫子,带头做了降臣。后又到北京做了清朝的官。而柳却坚决不与他同去,孤身留在南京。

面临民族大义,夫妻二人,一忠一奸,一义一私,何其泾渭分明!

后来,钱的学生郑成功等高举义旗,起兵反清。柳如是大义凛然,拿出家财,倾力相助。钱在妻子的感召下,加之清庭对他们这些降臣根本不信任,也加入了资助反清斗争的行列,才算做了点好事。

而当钱受到清庭猜忌被下狱时,柳不惜以重病之身,毅然千方百计救出了他。

应当公正的说,后来郑成功得以于1661年,驱逐匍匐牙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包括柳如是在内的忠贞爱国之士,功不可没!

1664年,82岁的钱谦益寿终正寝。其家族子弟哄抢家财,柳如是毅然以绢帛悬首自尽。据说,她留下遗言:脚下土地已非国土,因而嘱将其棺木悬于铁链之上,死也不沾敌土。

何其刚烈乃尔!何其义薄云天乃尔!可惜她去世时只有46岁,令人扼腕!

她是为了寻求真爱而死的,她是为仰慕真才实学而死的,她是为了殉民族大义,怀揣一颗忠心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而死的。以此而论,她虽出身青楼,却比无数须眉,尤其是比之号称一代大儒的钱谦益要高尚的多!

她还给后人留下了诗集《戊寅草》等,书画《月烟柳图卷》,以及位于常熟虞山角下的柳如是墓。她是真正的才女,义女,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喜爱。

至于钱谦益,降了清,却连乾隆皇帝也非常反感他,将他打入《贰臣传》,下令销毁其著作。还写诗遣责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说他:“人品极坏……没有民族气节。”可见,一个人的节操有多么重要!

国学大师陈寅恪对柳如是赞誉有加,称她有“民族独立精神”,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并从1953年始至1963年,耗时十年,眼睛失明了就口述,完成了80万言的巨著《柳如是别传》,此作满怀激情,但终脱不开史学家行文的严谨,论文采比还是稍逊了一些。但能持之以恒,热情不减,为这一从青楼走出来的奇女子著书,说明柳如是在史册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