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为好人送好报

12月22日上午,城东区韵家口镇政府2楼的会议室内掌声阵阵,在这里举行的本报“好人好报”公益活动捐赠仪式上,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为韵家口镇东盛、东兴社区的100名老党员、楼长、社区好邻居、志愿者,订阅了2016年的《西海都市报》。

“每个人都应该为社区好人点赞。”西海都市报社副总编辑蔡庆华表示,这不仅是对“好人好报”活动的深化,也是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切切实实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一次有效措施。

2015年,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不断探索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新闻媒体开展群众工作为主要途径,以公益服务为主要抓手,不断突出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服务品牌。

社区好人引领社区新风尚

活动现场,韵家口镇东兴社区主任冯晓霞介绍,韵家口镇有14个村两个社区,虽然地处城乡接合部,空巢、独居老人比较多,但住户之间和谐相处、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所以经常能在辖区内涌现出像社区好媳妇王三梅一样的好人好事,“都市报为我们辖区好人送上了一份精神食粮,我代表居民们向都市报表示感谢。”

东盛社区主任张巧珍说,赠阅报刊是一种文化帮扶,能为辖区居民送去富民政策、科技信息,是辖区群众收到的一份特殊礼物。通过“好人好报”活动不仅宣扬了社区好人的义举、善行、美德和高尚情操,更益于引领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社区形成崇尚好人、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好人好报”活动真的不错。

王三梅辞职照顾瘫痪的婆婆

“我平时照顾瘫痪的婆婆很少有机会出家门,现在好了,不出家门也能读到好报,太方便了,感谢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王三梅很是开心。

王三梅是东盛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但因为她的善良、贤惠、懂事和孝顺,她的故事在社区传为佳话。

王三梅的婆婆3年前因患脑肿瘤,从此瘫痪在床,她的丈夫外出打工,家中还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和其他家人,30多岁的她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婆婆。

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王三梅一人承担,做饭总是依着婆婆的口味,每顿饭的第一碗总是先盛给老人,每天晚上给婆婆擦洗全身,一周换洗一次里外的衣服,总是将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阳光充足的日子,她总会将婆婆扶到屋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哪怕只能走动十几分钟也总不厌烦。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毕竟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王三梅说。

马玉芳:谢谢都市报送的礼物

“我一直有看报纸的习惯,谢谢都市报送给我的这份特殊礼物。”今年59岁的马玉芳已经退休多年,自从当上楼长后,马玉芳总会组织居民,一起读报,了解身边新闻健康知识,从而增加知识开阔视野。

院子里一住户的亲戚想在院里租房住,马玉芳帮忙四处打听,10天后最终帮他们找到了满意的房子。她所居住的楼内卫生间是公用的,经常会有人将厕所弄得很脏,马玉芳会挨家挨户去叮嘱几句,为大家创造干净卫生的环境,在她的多次监督下,楼内卫生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院子里谁家有困难都爱找她帮忙。

赵莲花为居民们无偿跑腿

赵莲花老人退休前曾是东兴社区党委书记,在她从事社区工作的20年里,为社区居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退休后老人仍在积极为居民们无偿跑腿。

小区化粪池淤积严重,致使家属院污水横流,赵莲花及时协调社区工作人员,对化粪池进行了清理。

得知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为自己订阅了明年的《西海都市报》,赵莲花说:“真没想到这次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还会为我订了报纸,我好高兴啊!”

史仁光:坚持读报坚持学习

此次“好人好报”活动的开展,受到了社区老党员们的一致好评,老党员史仁光说,“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也要坚持读报坚持学习,我们学好了,还可以教育儿女,谢谢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给我们订报纸。”史仁光还热情地向记者谈了自己读报的感受。

史仁光老人坚持每周抽出三天时间联合小区热心居民,共同开展卫生整治和分片包干清扫,以此保证小区的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