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和吴孟达的新片都没撑住七夕,情怀靠不住了

一个3.8分,一个3.6分,梁朝伟和吴孟达的新片《欧洲攻略》和《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都不出所料的崩盘。

尽管一个首映日拿到9400万,一个拿到6300万的票房,但可预料的是票房在整个周末会持续走低。

为什么说不出所料呢?

主要是两个电影的导演都是多年来的一如既往地出品低质素电影,持续二十年退步的典型。

说持续20年退步显然是有点气话的性质了,毕竟《欧洲攻略》的导演马楚成当导演不过20年。

他的处女作《幻影特攻》在豆瓣上的打分只有5.8分,就像网友的评价说的“尹子维很惊艳。影片过分卖弄。第一次看还行,但是经不起回忆。”

但马楚成随后在1999年拍出了任贤齐张柏芝主演的《星愿》,票房荣列当年的第11名,并且获得了当年金马奖最佳电影的提名,借着《喜剧之王》爆红的张柏芝唱出了蜚声歌坛的《星与星愿》。

到了2000年,马楚成走到了人生的巅峰期,这一年他拍了2部电影,其中《夏日的麽麽茶》名列第四。

另一部更是成为年度票房亚军,仅仅屈居杜琪峰导演的《孤男寡女》之后,这就是《东京攻略》。

尽管在豆瓣上我们至今看到该片的分数只有6.4分,但梁朝伟、郑伊健、张柏芝、陈慧琳的卡司还是为单薄的电影剧情组合出相对理想的娱乐气氛,同时该片的武打设计也赢得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提名。

表面的光鲜都掩盖了马楚成作为摄影师出身在剧情组织、导演能力上的不足,曾经的金马奖和金像奖最佳摄影的殊荣更是让他的电影往往形式上出位,但是电影往往缺少了内涵,这有点像近年来大陆的国师张艺谋。

高潮过后往往就是低谷。2001年的两部作品《芭啦芭啦樱之花》和《九龙冰室》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不理想。

不过《芭啦芭啦樱之花》票房虽然一般,但是主演郭富城演唱的同名电影主题曲却红遍大街小巷,在其他三位天王渐渐走低的时候,郭富城的音乐成绩却在不断走高。

2001年以来,马楚成作为导演的先天不足越发暴露明显。除了张艾嘉编剧的《生日快乐》获得了7.1分的成绩外,其他的电影基本徘徊在6分左右,这是一个不尴不尬的成绩。

我们能看到过去三四十年中绝大部分港片的分数基本如此。这个分数意味着电影整体完成度尚可,可看度一般,基本属于晚饭时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的电视背景。

《花花型警》《剑蝶》《飞鹰》等片都只得到5分左右的评价,2004年《飞鹰》更是以4.8分成为人人喊打的烂片,票房口碑全面崩溃,成为马楚成电影的谷底。

而寄望触底反弹的作品就是《攻略》系列的第二集——《韩城攻略》。

该片如何呢?

作为当年在大陆上映的电影,当时的《工人日报》有篇评论评价很到位,

“作为续集,电影秉承了前者轻松幽默的风格,电影的色彩构图依旧完美得让人无话可说,但空洞的思想配上华丽的“养眼”,能闹腾得银幕里的人仰马翻却让坐在影院里的人心中难起波澜”。

虽然《韩城攻略》票房和口碑双输,但不影响电影在上映一个月后,梁朝伟凭借上一年度王家卫的电影《2046》五夺金像奖影帝殊荣,成为香港影史最成功的演员。

而马楚成电影则成了观众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烂片代名词,尽管还转战大陆拍摄了赵薇主演的《花木兰》,但电影除了孙燕姿演唱的歌曲《木兰情》掀起涟漪外,马楚成形式大于内容的毛病越发突出,不过好歹大陆市场足够大,再怎么差也还是赚了钱。

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马楚成的电影成绩更是不堪,拍摄的几部电影基本都在合格线以下。

距离《欧洲攻略》最近的一部电影《爸爸的3次婚礼》更是得到了3.1分的成绩,差评如潮,于是《欧洲攻略》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本来两年前就应该开拍的《巴黎攻略》因各种原因拖到今天变成了《欧洲攻略》,除了系列片中一贯耍帅的主演梁朝伟之外,其余原定演员全部换掉。

按说匹配了小鲜肉吴亦凡、国产剧新女王唐嫣,以及超模杜鹃、曾经的香港高音王歌隐林子祥,这样的组合绝对应该成为流量组合,但是没想到“整段整段的垮掉”,松散又莫名其妙的剧情需要武打设计来填空。

尽管《攻略》系列一直有着“山寨碟中谍”的称呼,也是马楚成唯一仰仗的票房法宝,但显然制作公司对于电影并没有太大信心,没有当下惯常的推广曲、主题曲之类的宣传制作,而本来要冲击的《一出好戏》则在这方面一应俱全。

虽然电影定档在七夕档期,但前年的《摆渡人》,今年的《捉妖记2》,都直接影响了伟仔在年轻影迷心目中的形象。

我们也知道伟仔在功成名就且赚得盆满钵满之后,需要还人情债了。

在当下决定一部电影票房命运的因素中,口碑的力量已经渐渐走强并成为主要因素,再大牌的卡司如果不能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如果没有好的剧情,不但没人skr,而且还会因为对超级影帝梁朝伟的失望而打出更低的分数。

另一部旨在利用情怀以及七夕档期浑水摸一把鱼的《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更是用尽心机,最终功亏一篑。

在电影上映的当天,豆瓣上迟迟不见此片的分数。原来电影的首映已经悄悄挪到了下午两点,利用网站打分的延迟规则,将傍晚的观众诳进了电影院。

而第一批电影观众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周末加七夕的优势,票房保证了差不多,而3.6分的超低分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和走出电影院边走边掏出手机骂的观众擦肩而过。

到了上映的第二天,分数升到了3.8分,依然是烂片的区域

但是投机取巧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承担了无数青年人年少时期美好回忆的《乌龙院》竟然水到了这种程度。

多少人是怀着对释小龙、郝劭文、吴孟达当年的组合情怀来到了影院,却发现“吃亏上当”

海报上、预告片里感觉戏份吃重而且主打观众情怀的郝劭文和叶全真竟然成了打酱油的客串,朱延平导演真真正正不折不扣20年不断退步的屎尿屁老桥段,让很多妄想在走进炮房前积累好心情的青年观众出离了愤怒,于是报复性的打分以及短评等更是如潮水般涌来。

其实我们只要想想,不要说这20年来,就是这近几年来,朱延平的电影作品,《大灌篮》《刺陵》《大笑江湖》《新天生一对》等等,过5分都是一种奢望,无一不是烂到彻底,恶评如潮。

甚至可以说,他上一部让人觉得还过得去的电影正是《乌龙院》。

在这部自砸招牌的《新乌龙院》里,观众受不了的不仅有朱延平还把当年《乌龙院》里的一些片段直接回放进来,还让吴孟达再一次唱了《吻别》,很尬好吗。

更让某些星迷无法忍受的是,吴孟达的配音竟然是周星驰的御用配音石班瑜,朱延平是想连周星驰也捎带脚恶心死吗。

最让抱着回忆杀的完美心情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受不了的应该还是彩蛋中的音乐——《最炫民族风》,那些当年在录像带和DVD前看《乌龙院》笑得前仰后合的观众还没到去跳广场舞好吗。

台湾的“王晶”终究还不是王晶。

于是这个周末先是梁朝伟,再是吴孟达都先后折了。

要把大陆当票仓,要想借着情怀卖电影票,就请拿出点诚意来。

非诚勿特么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