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被卡防盗网……暑期这些事,我们得谈谈

最近

网上流行起一句话

天不怕地不怕

就怕“熊孩子”放暑假

暑假

孩子们脱离了学校监管

家长又忙于工作

这段时期成为各种安全事故高发期

触电、溺水、走失、交通事故

种种孩子安全问题让人揪心

看看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

↓↓

男童被卡5楼防盗网 警民合力上演生死营救

2018/7/5

惠城区河南岸

母亲带女儿去舞蹈班,留5岁儿子独自在家睡觉。不料儿子中途醒来爬上窗台防盗网,被卡于防盗网中差点从5楼掉下。幸亏男孩被及时发现,警民合力将男童成功救下。这是发生于7月5日下午惠城区河南岸新岸苑的惊险一幕。

参与现场救援的蜀黍回忆,当时,该户人家的门是锁着的,家里没有其他人在。事发紧急,蜀黍踹开门,和众多邻居一同涌进房间内,众人靠近窗台,发现孩子被卡在靠街的防盗网里,身体悬空,孩子脸色发青,呼吸有点困难,已经讲不出话来。最终,在警民合力下被卡男孩成功脱险。

家长报警不到1小时 蜀黍找回出走小姐妹

2018/7/7

惠阳区镇隆镇

7月7日上午10时,一名男子慌慌张张来到惠阳区公安分局镇隆派出所,称自己的两个女儿不见了,请求民警帮忙寻找。龚某说,7月6日晚上8时,因大女儿不听话他就打了她,没想到大女儿一气之下带着妹妹 “离家出走”了。

龚某当时并没有在意女儿的举动,一个人在家中继续看电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准备叫两个女儿睡觉的时候,发现她们不见了,才急急忙忙四处寻找,但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看到女儿的身影。一直到7月7日10时,他才慌慌张张来到镇隆派出所报警求助。所幸,在短短1小时内,民警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姐妹的身影,随后在某市场的一商场门口找回走失的姐妹。

孩子们虽然放暑假了

但暑期安全绝对“不放假”!!

01

水边:溺亡

水塘、小河是孩子游野泳、发生溺水危险系数最高的地方,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不要私自去这些场所。

小区周边的喷泉等清水平台,家长要留意周边是否有防滑措施、护栏的高度是否能防止孩子翻过去,如不到位应督促相关单位采取防护措施。

家长平时一定要严厉地告诫孩子,不要单独去这些危险的地方,如果想游泳,爸爸妈妈会带你去,满足孩子对水的好奇。

02

私家车里:窒息

夏季车内温度几分钟就会迅速升高,暂时停留时,永远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一分钟都不可以。

网络图片

即使孩子在车上睡着了,也应带下来,不要怕打扰孩子睡觉而因小失大;下车后要锁好后备箱,防止孩子钻入发生意外。

03

窗口:坠亡

不要让孩子单独去有高低差的空间,如窗口、阳台、飘窗、楼梯、电梯等。

有孩子的家庭不要让窗户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可改用上悬窗或下悬窗,减小窗扇开启幅度)。窗旁不放置可供孩子攀爬的桌椅等。

04

厨房:烧烫伤

不要让年龄较小的幼儿进入厨房。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帮厨时,不要穿过于宽松的衣物,以免衣物不小心刮倒或勾到物品上,引发危险。并告诉孩子着火该怎么处理、烫伤要用冷水冲、煤气用完要确认关好。

最好用密封、隔热杯子喝热水,不要把暖壶、茶壶等盛热水的容器置于桌边。建议用餐桌垫代替桌布,以免孩子拽拉桌布时将桌上的东西打翻烫伤,不要让孩子接近热水器、炉灶、电熨斗等。

05

卫生间:溺亡或滑倒

不要让婴幼儿单独进入或留在卫生间,容器里超过5厘米深的水就可能要了孩子的命。因此,浴缸、水桶、水盆等容器中的水要及时清空。

带孩子到亲友家去玩,也要提防孩子单独溜进卫生间。

给孩子洗澡时,澡盆里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大人要用手臂内侧测试水温后再让孩子进入。

06

药箱:误服中毒

生活中的有毒化学品和药品随处可见,如家用清洁剂、擦鞋剂、药物及含铅制品等,误服可造成中毒。即使是正常口服药,用量不当也会中毒。

家长要把药品置于不易开启的安全包装中,长期服用的慢性药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服用,以免孩子模仿。

喂孩子吃药时也不要把药说成糖果进行哄骗,以免让其在概念上混淆。随时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哪些东西不能乱吃。

07

零食玩具:异物窒息

除了瓜子、豆类、石榴等食物是气管异物的常见物,钉子、别针、硬币、纽扣等小物件最常导致儿童异物窒息。

孩子吃东西时要安静,不能说话、大笑、跑跳,最好能保持直立坐姿,在固定餐椅中进行。

如果孩子的咀嚼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家长可改变食物形态,或暂时不要吃。

经常对家中进行“地毯式”扫除,及时清理孩子可能碰到的小物件,同时也要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孩子过马路一定要有大人牵领。家长要教孩子认识红绿灯等主要道路交通标识,认识车辆的指示灯,以判别车辆移动方向,预判风险。

■ 暑期或平时发生在家门口的车祸特别多。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小区门口或小区附近的道路周边是不可以玩耍或逗留的,让孩子形成习惯,并告诉他哪些地方相对安全,可以玩耍。

■ 商场超市的扶梯、电梯对孩子充满诱惑。儿童一定要在家人的带领下才能乘坐。

网络上时不时曝出的失踪儿童信息,每每让父母们心惊。提防有危险的陌生人,家长首先要有安全意识。

告诉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走,即使对方声称是爸爸妈妈的朋友。

让孩子提防以下4种人

第一种人:给孩子IPAD、玩具、食物等物品的陌生人;

第二种人:以各种借口向孩子求助的陌生人,因为正常人不会向孩子求助,这种人很可能心怀歹意;

第三种人以父母朋友的身份,接孩子放学或要带孩子去玩的人;

第四种人孩子不认识却能叫出他名字的人,很可能是孩子的信息已泄露。

在家里,常跟孩子做角色转换游戏,在实际场景中,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陌生人可能有危险。

平时要教孩子知道穿什么样衣服的是警察,熟悉小区保安并最好每天见到打招呼,熟悉家附近各类店铺的店员,熟记父母及物业或保安亭的电话,告诉孩子这些人都可以求助,以便孩子在最短时间内能找到给自己提供有效帮助的人。

任何时候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看护好

时刻让孩子保持在自己的视线内

部分综合:平安南粤

惠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