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只会发生在制造业吗?

这可能不是一类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共性问题。

现代社会里,一名典型的优秀劳动力,会接受至少19年教育(幼儿园,中小学,大学),才被供应到劳动人才市场。

接下来,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多,越来越有经验,技能不断提升。

但是,不幸的是,一旦年过30,他的精力可能会不断下降,学习好奇心不可避免的下滑,家庭牵绊越来越多。

而且,这个时代的科技在加速进步,过去100年人类的生活状态变化,远比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任何一个100年,来的更加巨大。

人类开始普及一种叫做汽车的、体重超过一吨、拥有相当于100匹马以上的牵引力的巨型私人交通工具。

飞机上天,火箭升空,人类登月。

电视机、个人电脑、手机基本普及。

互联网的发明革新了几乎一切信息传输的方式,不是提升了30%或者50%,而是十倍百倍千倍的爆炸式提升。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新生儿所面临的成长环境,和他的爷爷、叔叔、甚至哥哥是彻底不同的。

他会很自然的学习最新鲜的知识,见识最新的科技,了解最酷的文化。

这就意味着,“老家伙们”所谓的“更有经验、技术精湛,更加沉稳”,可能会散发出浓厚的中年油腻味道,不值一提。只不过是“过时”二字的一种美好描述。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像他这样超级年轻、没有背景、超快成为顶级企业家的案例,在旧技术时代,是不可能的。但在21世纪,有可能。

另一个身边的例子是,我曾经招募过几名来自复旦大学的本科实习生。他们是如此年轻、如此有才华、技能包丰富、阅历出色。(95年左右出生,几乎都掌握了2门外语,气质成熟,女生已经学会了化妆男生衣着得体,行动圈子不局限在校园,电脑操作水平颇高)他们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时代,他们的父母都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受益者,他们拥有更充足的物质和精神营养,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

他们会有光明的未来。

最近两年网上有一个传言,说是阿里巴巴的一个AI程序,扮演着知乎上一位数十万粉丝的大V,平时嬉笑怒骂皆文章,引得众人击节叫好,实为冰冷芯片和发热电流一起产生的数字信号而已。

这让爱好思考、阅读、写作的我,颇有危机感。

联想到《三体》里那句冷酷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如果智能AI学会了阅读、思考和写作,它一定会对人类作者说出这句话。

在跨时代的技术变革面前,古典美的经验、技巧、态度,都意义不大。

书信不就被电子邮件埋葬了吗?中国古代的诗歌也被现代语言埋葬了。

说了很多,最后总结一下,那就是:

1 人到中年,工作技能和经验不断提升,但提升速度逐渐趋于缓慢;

2 中年人的精力下降,心智分散,好奇心和求知欲下降;

3 外部环境变化太快,年轻人有独特的后发优势,这个后发优势在“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越来越明显,超越可能不是渐进而是突变。(多数情况下,不是AI直接取代成熟劳动力,而是更熟悉AI等新技术的年轻人,比中老年员工可能更有竞争力)

然而,一位资深中年员工可能拿着年轻人2-3倍的工资,资本必然不会在所有的时间、面向所有的人、接受这种从商业上来看的不合理解决方案。

适合这个时代的人力资源制度,需要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