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诈骗犯,很懂心理学

【今日故事】

美国麦道夫诈骗案

1

2008年12月,华尔街格外寒冷。

因为次贷危机,也因为这样一份清单。

这是一份诈骗受害者清单,这份清单如果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每一个受害者都是声名显赫:

电影梦工厂总裁卡森伯格,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纽约“大都会”棒球队老板弗雷德·威尔彭、通用汽车公司旗下金融机构GMAC主管J·埃兹拉·梅尔金、前美式足球费城老鹰队老板诺曼·布拉曼,新泽西州的美国联邦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甚至还有中国的“打工皇帝”唐骏等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各行各业的社会名流,骗取金额从几百万美金到几千万不等。

不光是这些金融行业的小白,就连很多专业金融机构和华尔街大鳄都被玩弄于鼓掌:

美国金门资产管理公司 被骗35亿美元、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被骗 31亿美元、Access国际咨询公司 被骗14亿美元、汇丰集团被骗 10亿美元、瑞士私人银行联盟被骗 8.5亿美元、法国巴黎银行 被骗4.68亿美元、菲克斯资产管理公司被骗 4亿美元、瑞士Reichmuth银行被骗 3.27亿美元、日本野村证券 被骗3.02亿美元、马克夏姆资产管理公司 被骗2.8亿美元、法国兴业银行 1330万被骗美元,还有数家慈善机构、公益基金、对冲基金也成为受害者。

受害个人和机构名单(一小部分)

诈骗金额总计650亿美元!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史上最大诈骗案——麦道夫诈骗案。

2

先来说说这个麦道夫这个人吧!

伯纳德· 麦道夫(Bernard Madoff)

麦道夫,全名伯纳德· 麦道夫(Bernard Madoff),是个犹太人,而且是一个叱咤华尔街三十几年的犹太人:

早在1989年,麦道夫的证券投资公司就掌握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超过5%的交易量,同时还被当时的《金融世界》杂志评定为华尔街最高收入的人物之一,同时上榜的还有索罗斯——对,就是那个老想着做空一个国家的,引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金融巨鳄。

乔治.索罗斯

1990年,麦道夫成为了纳斯达克的主席,在其带领下,纳斯达克成为足以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为苹果、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麦道夫在华尔街证券金融市场拥有相当好的声誉和人脉,所投资的基金、股票也盈多亏少。

直至2008年10月(金融危机前夕),他的投资公司在纳斯达克排名23位,平均每日成交量约为5000万股。客户早已遍布全球各行各业,比如顶尖的对冲基金,各国知名银行,大学募捐基金,好莱坞明星、导演,社会名流,犹太人社团,海外的富婆,遗孀……

你看,这样的一个人,分明就是华尔街金融界的大佬么!怎么就跟诈骗犯划上了等号呢?

其实早在1992年,大概是觉得自己规规矩矩的挣钱与别的大佬相比太慢太少了,麦道夫逐渐不满足现状,想着挣更多的钱,享受更高的地位,拥有更显赫的名望。

被贪婪裹挟的他走上了一条邪路——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由此拉开帷幕。

对于庞氏骗局,很多人应该不陌生,在中国又称为“拆东墙补西墙”——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庞氏骗局示意图

其实这个骗局的原理小孩都懂,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大,现代诈骗案中一大部分就属于这个庞氏骗局。但真正能搞出一个这么大动静的——持续跨度二十几年,涉案金额500亿美元,诈骗对象都是社会名流,也就只有麦道夫一人能做到了。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3

这就要说到庞氏骗局成立的第一步——建立信任。

在这一点上,麦道夫与中国现在的许多传销组织、无良微商(动不动“左手事业、右手家庭,恭喜xx喜提和谐号”)属于同一个套路,有了信任感,别人才会把钱放到你那里,庞氏骗局才能有的玩。

但与一般庞氏骗局的宣传手段——动不动买名车名包、组织派对、年底发巨额红包来展示实力又不同,麦道夫行为相当低调,而且作风也很正派。

他不是个乱花钱的人,而且他也以乐善好施著称,经常捐钱给犹太人慈善机构,帮助建设剧院、大学以及艺术事业。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在他的公司打理事务。年近70岁,一辈子都在华尔街从事证券金融行业,经验丰富,人脉很广,并且评价不差,成绩不俗。

麦道夫与他的家人

为了放松人们的警惕,深谙客户心理的麦道夫又展示了另一项与众不同——合理的投资回报率。

麦道夫每月向客户提交投资报告,客户也能随时在数日内赎回投资,更重要的是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2%-13%。

这个利率,真不算高,但就是因为这样不高的利率,让很多客户吃了颗定心丸——他没有拿我们的钱瞎胡闹去,而是真的在做事情,是个实干家。

你看,他的资历加上合理的投资回报,即使可能会投资失误,但却不至于纯粹是骗自己钱吧,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的确,这也是很多被骗者的心里话!而且这么大的好事,千万不能让一般人知道!!

4

你想过如果你被大家广泛信任喜欢时,你会怎么做吗?

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你就理解不了小米手机当年的饥饿营销为什么效果那么好!

小米的饥饿营销

其实很简单,越是被大家喜欢,越是要高冷一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忠诚粉丝,并且筛选出高端粉丝!

麦道夫显然也很懂这个“粉丝经济学”。

麦道夫最主要的营销渠道就是通过富人俱乐部,犹太人社团。早在1996年,他就跑到美国棕榈滩买了一套濒海公寓,经常举办一些高端聚会(棕榈滩是美国富人的度假胜地)。棕榈滩有个棕榈滩乡村俱乐部,应该算麦道夫的大本营了,这个俱乐部可是在美国的一堆犹太富豪1959创建的,每年的会费就要25万美元,不是非富即贵,连门都别想踏进来。

美国棕榈滩度假区

即使门踏进去了,但也并不代表就能让麦道夫帮你打理资产。老客户经常会在俱乐部吹嘘说:“我把钱交给麦道夫投资,而他也做得很好。”当新手表示有兴趣时,他就会说:“你无法加入,除非你获得邀请……但我可能可以帮你。”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粉丝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现在轮到麦道夫筛选粉丝了。

麦道夫要求的最低投资额,从最初的100万美元升至500万美元,然后又到1000万美元,就这样也抵挡不住热情的客户,最终至少有1/3的俱乐部会员投资了麦道夫旗下的基金。

这种饥饿营销,也说明了富人的钱最好赚,也最难赚——在富人眼中,钱只不过是符号,有时他们真的不在乎。

但你要懂他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追求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他们其实巴不得门槛很高,这样才能显得自己尊贵。比如说,我的钱也交给麦道夫打理,一下子就能说明很多问题,自己也就能顺当融入了那个圈子。

懂得这个道理的麦道夫在这个骗局里游刃有余。他不仅想创造出的高端,更想为这个高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就像共济会、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

传说共济会的标志被印在美元上

在这些高端俱乐部中,麦道夫自己一般都是不出现的,而是让自己的好朋友、社交达人恩格勒在聚会上散播消息:“我认识伯尼(麦道夫的昵称),我能帮助你和他取得联系,”然后再润色一番成功业绩。渐渐地,麦道夫在那个圈子里有如神一般的存在,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神秘的不光是他这个人,连他所投资的项目也要保持神秘感。

当人们询问这些钱的投资去向时,麦道夫的回答是:“这是通过恰当的投资策略产生的,我不能详细予以解释。”有时候他就干脆以“内幕消息”作为回答。

麦道夫还告诉他的客户:“如果你在我这里投资,就不能告诉任何人。这儿发生的事情跟任何人都无关。”

其实,何止这些客户不知道,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老爸做了一个二十多年的庞氏骗局。最后还是2008年次贷危机到来,麦道夫实在撑不下去了,跟自己的两个儿子说了实情,然后就被两个儿子向FBI怒揭此事。

随后,麦道夫锒铛入狱。

2008年11月,被带走调查的麦道夫

5

当然,麦道夫这只老狐狸再狡猾,在美国法治如此健全的情况,也应该不会逃出猎人的法网。

但骗局却真的发生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类似中国证监会)首当其冲的成为靶子,而事实上,这次还真没冤枉这个机构。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麦道夫公司运营着一个资金管理部门,该部门的客户就包括欺诈案中涉及的对冲基金等,但这个部门却从来没有按规定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而且自2006年9月麦道夫注册了投资顾问业务以来,证券交易委员会也从来没有按惯例检查账目。

不光光是证券交易委员会没有发现的问题,就算是发现了,也只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草草了事。

早在1992年,麦道夫就因卷入另一桩非法证券交易案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不过当时调查结果认为他没有“不正当行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在2005年对麦道夫的证券投资公司进行审查时发现了三起违规操作,2007年又进行了一次审查,但是都没有提请采取法律行动。

这些失职和纵容,最终导致了这个惊天大案的爆发。

2009年6月29日,71岁的麦道夫被判150年。

麦道夫没有上诉,

但留给了人们很多思考!

【犀牛说】

麦道夫诈骗案说完了,但庞氏骗局永远不会完。

关于庞氏骗局,其实很多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比如涉案金额762亿的e租宝,涉及22万投资者430亿元的昆明泛亚集资诈骗案等等,涉案金额之大,也是触目惊心。

轰动一时的“e租宝”诈骗案

这里有诈骗者的狡猾,也有投资者的贪婪,还有监管者的缺位。

但今天只是想说说人性的贪婪。

就像麦道夫一样,每一个“成功”的诈骗者都是心理学大师。

他知道客户害怕的是什么,想要的又是什么。

麦道夫知道:

三流诈骗卖实物(假的东西),二流诈骗卖利润(投资回报大),一流诈骗卖地位(一般人买不到)。

所以他能够游刃有余,二十多年不倒。

人心贪婪,总是进了一步,还想再进一步,有些人甚至已经知道很可能就要崩盘了,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总不信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还有甚者,自己投资的公司已经被警方立案调查了,仍不相信这是真的,还希望它能正常运转下去,只求自己能平安脱身。

还是那句话:

谁不能控制贪欲,谁就会被贪欲控制。

多说无益,在这里分享一段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的一次发言:

“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政府的有些话还是要听听的!

感谢关注致力于让历史里的故事更有温度的微信公众号:犀牛说说, 感谢大家捧场。

有好的建议欢迎后台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