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乡村振兴列车驶入快车道

本报讯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农业强。7月24日,记者从大同市左云县相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左云县立足区域优势,以产业为基,在质量强农、特色兴农、品牌立农、融合富农、实惠助农上做文章,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实施,助力乡村振兴这辆列车走上快车道。

质量强农,科技驱动。该县与省农科院、山西农大等开展深度合作,依托莜麦、马铃薯、胡麻、荞麦4大特色农作物,实施地力提升、旱作良种和技术、农业机械推广3项计划,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产出“左云优质好粮”。

特色兴农,优质延伸。全面推动杂粮、畜牧、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该县特色小杂粮、中药材、胡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2.5万亩、2万亩。

品牌立农,以品带产。大力开发保护以苦荞、“白羊牧歌”羊肉等地理标志产品为引领的品牌农业。该县种植荞麦3万多亩;新增高标准养殖小区7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万头、80万只;此外,深入推进钙果饮料、沙棘饮品加工和大型活羊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杂粮品牌、畜牧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竞争力。

融合富农,相生共荣。借力我省打造长城品牌战略,升级打造大同长城一号公路边塞文化旅游专线,加快专线沿线农林文旅康教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布局了万亩特色农业观光区,引导沿线5个乡镇36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发展油菜花、高粱、莜麦、马铃薯、中药材、苜蓿等多种特色产业基地。

实惠助农,龙头引领。通过放活土地经营权、土地集中流转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市场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推进种养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先后培育了金茂源原生态亚麻籽油、清贫白草源中药材、雁门清高等13家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叫响了左云品牌。(马占富 解加和 任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