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齿鲨》:最可怕的不是“巨齿鲨”,而是忙着发朋友圈的妈妈

李冰冰和有英国“郭达”之称的杰森·斯坦森 主演的惊悚、科幻电影上映后,第一天的豆瓣评分居然有6.2分,这超出了很多普通爆米花电影的“颜值”。相对于漫威这种好莱坞大“猛兽”,《巨齿鲨》这种中低成本、可复制的“商业电影”模式更加值得我们中国电影人去学习和借鉴,看看他们是如何遵循商业规律创造出了一个个可以在中国电影乃至全球电影市场稳稳赚钱的商业电影。

一、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好莱坞“跪舔”中国市场

这十几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野蛮生长”,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开始“跪舔”中国市场了,包括一些中低成本的商业娱乐电影。之前上映的由“岩石”道恩·强森和周杰伦的老婆昆凌主演的《摩天营救》就把场景放在了香港。《摩天营救》中的建造智能科技大厦老板是一个中国人,而这次《巨齿鲨》不但建造海底科研机构的是一个中国父亲,甚至女儿、孙女全成了重要角色。甚至还把全剧高潮的场景选在了三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实力确实都提高了,毕竟以前我们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的有钱人或者黑科技的老板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或者西亚土豪。

李冰冰这次出演了一个单亲母亲,是真的主角。李冰冰最近几年淡出了中国影视圈,在别人纷纷玩综艺、演电视剧疯狂捞金的时代,李冰冰却反其道而行,开始不断的尝试进军好莱坞,从打酱油开始一部部到变成到中低成本电影的主角。这几年客串了《生化危机5》、《变形金刚4》,今年还有一部《谜巢》但是口碑很差,差在五毛特效和腐朽的剧情上。但是这一部《巨齿鲨》应该算是李冰冰比较过硬的作品,作品质量说得过去。目前来看票房也应该在3-5亿之间,跟英国“郭达”还有一段感情戏。当然作为原英国跳水队的“郭达·斯坦森”,裸体秀马甲线搞的李冰冰脸都红了,而做跳水动作也是奥运会级别的难度系数。

另外电影中让中国观众感觉比较新鲜的就是三亚那一段戏,好莱坞的惊悚片终于有了一个中国地标性建筑,上次应该还是《2012》在喜马拉雅山挖洞。有的观众担心会对三亚旅游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实这是多虑了,就算真有一头“巨齿鲨”跑到三亚,我估计看热闹发自拍的和考虑那块肉比较适合烧烤的观众可能更多。这部电影应该也是三亚旅游局有合作的。

二、惊悚片有固定的观众群,海洋惊悚片夏天更加应景

惊悚片、恐怖片有着固定的忠实观众,譬如我就是,放松时首选惊悚恐怖电影,因为可以几次荷尔蒙,不用费脑子。这在西方也是比较大的一个题材,但是中国尚未开发好这种题材,电影可能考虑到中国没有分级的市场,因此减少了一些血腥场面,把一部有着“B级片”属性的电影做成了一部海洋风光惊悚片,这从商业角度而言也是一个好事,毕竟在暑期小朋友也可以看,成了合家欢。而且也可以作为一部海洋安全意识教育的电影,相信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一定的启发,这个话题后面我们会详细说。

纵观整部电影,从剧情上确实没有太多新意,属于标准的商业电影套路,简单而有刺激,关于鲨鱼的电影其实很多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到2016年的《鲨滩》,2017年的《鲨海》有无数导演拍过,似乎每一年夏天鲨鱼总是要出来吓唬一下我们。相对于西方人对于鲨鱼的恐惧,大部分中国观众对鲨鱼则是充满了好奇心,毕竟在我们在自然界见到鲨鱼的概率太低了。电影中也有这么一句比较应景的台词:

为了一碗鱼翅汤,人类就把鲨鱼的翅割掉,让后在吧他们扔到海里让他们痛苦的死去。从这句台词上这部电影也多少带有一些动物保护的色彩,可以说是正能量了。

电影中的大白鲨特效做的非常逼真,这增加了惊悚气氛,另外就是惊悚场面设计也非常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这就是一部好的惊悚电影牛的地方:就算套路你都懂,还是能把你套住。

三、对于孩子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巨齿鲨”,而是看手机的妈妈

电影中有这么一幕镜头:在下饺子一样的三亚海滩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坐在海滩上看手机,而身边的小男孩吵着要去游泳,最后妈妈就同意小男孩自己下海游泳去了,结果巨齿鲨突然来袭,好在有人吸引走了巨齿鲨,小男孩转危为安。

这个事件结合前几天北京的一位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去青岛旅游导致双胞胎溺水身亡的事件来看,其实最可怕的不是“巨齿鲨”,也不是凶猛的大海,而是未尽到照顾责任的母亲。很多时候是她们的粗心大意让自己的孩子处在了死亡的边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李冰冰饰演的单身妈妈和自己女儿的关系,每每在女儿遇到危险的时候,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女儿身边。当然女儿时不时的卖萌也是电影中最大的一个看点。

​最后总结:作为一部“爆米花”式的商业电影只要做到剧情设计符合观众心理预期,主要特效做到无瑕疵甚至完美,再加上一些美丽的场景相信就能有不错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