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少女“解体”,乐华、麦锐“结盟”,流量场上的“中国偶像图鉴”?

从“火箭少女101”这个限定组合正式成团开始,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女团的有效期限十分短暂,经纪公司与平台之间的拉扯正说明了这一点:偶像产业的盛况之下,每个人都依赖流量,但也都不相信流量。

昨天(8月9日)关于火箭少女101团体解散的传闻终于靴子落地。乐华、麦锐两家经纪公司联合发表退团声明,宣布由于周天娱乐(火箭少女101经纪公司)不合理的安排工作导致艺人身心健康受损、未按合约实行“两团并行”等原因,旗下艺人孟美岐、吴宣仪、张紫宁将退出火箭少女101,提前终止合作。

这一波操作意味着火箭少女101上位圈中第一、二名流量担当被截断,腰部力量第七名也被抽离,退团三人迅速登上热搜,顺带着让女团TOP3成员中仅存的第三名杨超越又进入了舆论中心,杨超越“不站而C”,她背后金光漫天的表情包开始具备了锦鲤的功效。

当天晚19时,周天娱乐发表声明,对乐华、麦锐提出解约原因进行反驳,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并强调周天娱乐拥有火箭少女101两年内的独家经纪权,未经同意,不得展开侵犯公司权益的合作。

这一回应正式将经纪公司之间背地里的利益之争搬上了台面,网络舆论分成了三波:一波倾向乐华、麦锐方,周天娱乐没有执行“两团并行”,强行割裂经纪约;一波支持周天娱乐,认为国内偶像经纪公司没有契约精神;一波则追根溯源,探究退团事件背后的原因,经纪公司为何敢贸然与互联网平台撕破脸面?

而这场经纪争夺下,损害最大的是火箭少女101,这个成军48天的偶像女团,除了一首神曲《卡路里》,便一直在活动取消和传闻解散的泥淖里摸爬滚打。现在她们面临的问题是:孟美岐、吴宣仪、张紫宁退团后,团体还能否继续?如果继续了,又怎么延长短暂的生命力?

失去了孟美岐、吴宣仪,火箭少女们还能升空吗?

火箭少女101(以下简称“火箭少女”)要不是这次退团事件又引起了公众注意,现在不少吃瓜路人已经开始淡忘这11位少女了。淡忘的理由很充足,一来没有了节目《创造101》持续创造话题,维持曝光量,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在热点频繁更迭的娱乐圈,少女们的光芒并不抢眼。

二来,火箭少女成团之初,少女们热度最高的当口,内部危机爆发,成团发布会取消,首张单曲消失,团体的运营计划出现停滞。随后政策先行,火箭少女上星综艺录制活动取消。团队TOP1、2成员孟美岐、吴宣仪微博认证屡次修改,核心成员的不稳定,让火箭少女显得摇摇欲坠。

成团至今,火箭少女相继进行了《毕业歌会》、《奔跑嘉年华》两次公演,拍摄时尚杂志封面,参加上海美图变身节,上线团综《火箭少女101研究所》,并合体代言了麦当劳,孟美岐参加了《星空演讲》,段奥娟为电影《快把我哥带走》演唱主题曲,但真正引起大众注意的是火箭少女为电影《西红市首富》演唱的洗脑插曲《卡路里》,神曲为火箭少女挽尊了一波,但本质上偶像女团的业务绩效仍然处在空白阶段。

退团事件爆发的前一天,火箭少女官方微博宣布将于8月18日进行首张音乐专辑发布会,微博下“期待孟美岐”“期待吴宣仪”两类控评评论占领热门区,点赞数近万,而其他成员相关评论点赞数最高维持在1600左右,其中不难看出成员之间的人气差距。

显然,在火箭少女中,虽然杨超越是舆论话题中心,但粉丝应援实力、偶像业务能力、粉丝经济变现能力最强的还是孟美岐与吴宣仪。微博超话孟美岐影响力达到217.8万,粉丝数38.1万,吴宣仪影响力115.7亿,粉丝31.4万,二人的粉丝数几乎是其他少女的总和。数据显示,在火箭少女出道时超过4000万的粉丝集资中,孟美岐应援集资达到1285万,吴宣仪939万。

从业务能力来看,孟美岐与吴宣仪是按照女团标准选拔出的一拨成员,经过韩国娱乐工业的训练,相比国内极速成长面临舞台的练习生,二人在唱歌、跳舞、镜头礼仪、综艺反应等方面更具职业素养,此前宇宙少女活动积累的一定的粉丝基础也相对其他成员更具优势。

《创造101》中孟美岐C位出道,但从女团活动的粉丝声量与商业运营来看,更像是孟美岐与吴宣仪的双TOP组合,杨超越通过舆论话题的获得关注度,其他成员则维持着固有的粉丝体量,粉丝各自为伍,但在大众市场最具认知度的还是团队前三甲。

孟美岐与吴宣仪的人气与业务能力反应在团体活动中,在《卡路里》近三分钟的MV中,孟美岐与吴宣仪分担了最多的个人镜头,集体镜头中二人也稳占C位,而成员李紫婷的个人画面只有3秒。

两人的临时退团对团体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火箭少女与美拍进行的行业代言,公布11位成员集体入驻美拍,成立“美拍火箭学院”,然而美拍官方才公布了第一波视频,火箭少女退团事件爆发,美拍娱乐微博吃瓜表示“视频还没剪完”。

临近的团体新专辑的发布会势必也将受到影响,虽然平台方表示活动如期举行,但团队分裂的状态不能让粉丝安心,有媒体报道,由于核心成员的缺席,火箭少女原定于10月北京工体举办的演唱会或许也将收到影响。

经纪公司与平台之间的同袍与割舍

事情闹到如此局面,并不好看。

从女团本身来讲,火箭少女脱胎自《创造101》,以竞争的姿态从101位选手中脱颖而出,她们最开始的状态是对手,不管是否来自同一家公司,最终争取的都是同一个名额,这就让火箭少女的团感天然不足。团然代表着偶像团体的稳定性,粉丝之间具备关联性,彼此相连形成长线发展。

而火箭少女作为限定组合,成员之间磨合时间较短,感情发酵相对薄弱,合体出现属于官方经营,成员粉丝之间有着鲜明的壁垒,互不相融,互不流通,粉丝之间保持着此前的竞争状态,退团事件则将团队内部进一步分化,徒然消耗了粉丝信任度。可以想象,如果之后孟美岐与吴宣仪回归团体,平台方得花费更多精力来扭转大众印象。

另一方面从经纪公司来看,这件事情的核心矛盾是共享式经纪与割裂式经纪的矛盾,也是经纪公司之间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而这些矛盾背后是经纪方与平台方两者对偶像流量共同的认知:偶像组合、尤其是限定组合生命力短暂,流量价值时效性有限,不及时收割,最后只是竹篮打水。

周天娱乐进行割裂式经纪,强调拥有火箭少女两年独家经纪权,显然是前车之鉴之前。2016年韩国《produce101》推出女子组合IOI,以限定组合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演艺活动,公司与节目平台方采用共享经纪。IOI女团迅速推出迷你专辑与单曲,拆分小分队进行活动,参与各类综艺、商演、打歌节目,人气发酵。2016年10月,IOI合体形式发行迷你2辑,主打歌《Very Very Very》公开音源两小时内,横扫韩国国内7个音源排行榜第一位。

有媒体报道,IOI在成团后的十个月的时间里,签订了汽车、房屋、家电、食品等各类型广告代言近10个,广告收入或将超过25亿韩元;同时进行了大量的杂志画报拍摄工作,拍摄画报的收入超过3000万韩元。音源方面,从第一波主打曲《Dream Girls》到后期《Very Very Very》,音源总销售额将超过10亿韩元。

但蛋糕做大,谁都想分得最大的一块。随着IOI商业活动的增加,平台方与经纪公司矛盾开始凸显,此前没有参与团体的成员被经纪公司拉回,发展自己公司的新团体;如孟美岐、吴宣仪这类此前有出道团体的成员则实行两团并行。这种情况下IOI合体的机会逐渐减少,团队分化,IOI团体粉丝产生逆反情绪,IOI小分队就是在成员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迷你团体。

而在经纪公司的拉扯状态下,IOI最终成团10个月解散,并未达到合约期。

周天娱乐或许基于此,选择了后期《produce202》限定男团wanna one的经纪模式,割裂式经纪,期限内男团经纪权属于平台方独家运营。

男团比女团更具备消费市场,2017年8月wanna one出道,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团体活动。据数据资料,Wanna One出道专辑《1X1=1(TO BE ONE)》截至2017年10月销量超过73万张,销售额超过130亿韩元。而音源销售额则有可能在出道后3个月里超过200亿韩元,到明年底企划结束时更可能达到1千亿韩元之多。虽然同样爆出过解散传闻,但是目前男团仍在继续活动,并传出将延期一月解散的消息。

周天娱乐不想走IOI的旧路,两团并行共享经纪或许结局是四分五裂。而国内经纪公司也不想失去艺人的经纪控制权,乐华在计划上市,孟美岐、吴宣仪这类正处流量爆发期的偶像收割期刚刚开始,麦锐则完成了A轮融资,有媒体报道,内部人士分析麦锐主张退团是由于女团体活动中所得利益分割比例较少。

而说到底,国内经纪公司不具备韩国经纪公司的话语权与造血能力,女团两年的活动期限太长,谁也不能保证两年后国内偶像产业光景如何,如今热度正夯的火箭少女,流量收割一批是一批。媒体“三声”消息称,乐华、麦锐等新偶像类公司正计划发起中国偶像产业联盟。

现在谁也无法判断这场拉锯战最终将会走向何方,但是经纪公司与平台方的纷争下似乎能感受到火箭少女们的茫然,8月9日前她们在计划新专辑发布会,被视为一个整体,8月9日之后她们更像是国内偶像产业的第一批试验品,她们身上被动的反映出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繁荣与弊端,而这些她们全然无法控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