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究竟靠什么“出圈”?

传媒内参导读:相比于以往的“玛丽苏”和“自带光环”的主角,《扶摇》蕴含了不少对当代青年人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理解和解读。

面对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世界杯“死亡档期”、暑期档的激烈竞争以及观众的高要求,强势“突围”的《扶摇》已于今晚在网络平台收官。从截止到目前的整体数据成绩来看,该剧单平台的网络播放量累计突破130亿,成为目前暑期档播放量破百亿的唯一剧目,CSM52城收视率最高达1.088%,斩获浙江卫视周播剧场收视率新高;同时其热度也居高不减,微博讨论量达1708万,话题阅读量高达45.7亿。

更值得一提的是,《扶摇》“燃”到海外的播出成绩也十分亮眼,不仅实现了海内外同步播出的创新排播模式,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国外“催更”党,同时还得到了如巴基斯坦等国家官方媒体的肯定。

但实际上,《扶摇》起初的播出环境一直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一方面是因为2018年上半年的古装剧市场一直略显低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古装剧类型正在面临内容同质化等创作问题的困扰。那么《扶摇》究竟靠什么“出圈”取得如此瞩目的收视成绩?该剧对观众又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从而使得观剧黏性不断?在这部剧即将收官之时,我们有必要由表及里地回溯这部古装女性励志大剧,解密让观众热议不断的剧作密码。

现实为“骨”,

先锋意识的觉醒与发力

由柠萌影业、柠萌悦心、企鹅影视联合出品,天下归元原著,解嬿嬿编剧,杨文军、谢泽、李才联合执导,杨晓培担任总制片人,杨幂、阮经天领衔主演的《扶摇》,以有温度的情感关照、有厚度的文化思考、有力度的赤子情怀等元素为故事内核贯穿剧情始终,辅以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共同展现人物的蜕变历程。

“我就是觉得不公平,人干嘛得分三六九等”“我想要的生活,不需要别人施舍,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等正能量台词和正能量情节,也对当下价值观产生了深刻映射。

毫无疑问,影视作品承担着重要的文化社会责任,真正能够传递现实温度的作品不光要做到感同身受,更应该有借鉴学习的引导意义。扶摇的成长经历与观众的现实人生是有连接点的,它渲染的是普通人奋斗的温度,从而引发了各地观众的广泛共鸣,而这也是国内古装剧影像叙事的一种立意变化。对此,该剧总制片人杨晓培表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国内还是国外,自古至今的情感共鸣和连接都是一致相通的。”

立意是作品的一面镜子,更是影视创作者对当下社会关系的理解升华。《扶摇》虽是IP改编,但它的“雄心”远不止做一部升级+冒险的古装剧,诸多台词和情节设置都在极力摆脱过往所谓大女主剧的套路。

相比于以往的“玛丽苏”和“自带光环”的主角,《扶摇》蕴含了不少对当代青年人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理解和解读。面对大师兄的背叛,她眼睛不揉沙子,挥泪斩断情丝;与师姐裴瑗你死我活的报复不同,扶摇选择有节制的回击;对于长孙无极,她坚定不移地生死相随。对于感情,她敢爱敢恨、有仇必报,但她同时也懂得宽恕和放下。从玄元山上的一名女奴,到与长孙无极、战北野并肩战斗的强者,对命运的不甘推动着扶摇不断的蜕变,最终成长为心怀天下的责任肩负者。

成长本身就是对自我的挑战,前进路上打败别人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战胜自己。扶摇的成长也不是简单的身份地位的提高,不屈的信念使得她在困境中迅速地成长强大、危局中靠自己的勇气和对理想的不断追求让她一路不断成长;面对自己封印下的“恶魔”面,她敢于去认知并摒除掉自身邪恶的一面。这才是人物的魅力所在,也正是我们呼吁的“独立女性”该有的胆识和气魄,“燃血青春”的同时更是该剧传递给当下青年人的精神内核。

“走心”制作的背后

是对东方美的极致追求

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有了热门IP和坚硬的故事内核还不足以让一部作品完全成为“爆款”。场景展现、服装造型、美术设计对于古装剧而言是突出剧情、表现人物关系、营造故事氛围的重要手段,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视线,传递出全剧的主要讯息,使得观众被故事内容吸引,从而转化为粘性极强的固定受众。

该剧总制片人杨晓培就坦言现在观众对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剧中人物穿古代服饰、说古话、行走在古代建筑之间,而是希望能够被剧中人物精美的服饰造型所惊艳,亦或是被复古精美的道具所折服。对此,《扶摇》在这些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天下归元原著中的五洲大陆恢弘辽阔,想要还原并非易事。但从剧集整体呈现来看,剧中五个国家在展现东方美感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分度。在取景上,地点遍布甘、蒙、宁、贵、滇等地,缥缈云海、静谧的玄元山、苍茫诡寂的葛雅沙漠、锦绣巍峨的楼台亭阁悉数囊括在内,还有机灵可爱的元宝,水墨画风格的置景和CG特效融为一体,似画卷而非画卷。该剧导演杨文军直言“最重要的就是突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美学”。

从剧中服饰来看,获得两次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并具有独特审美风格的张世杰,无论是选料还是量裁均注重细节,设计出的服装造型既符合人物身份、情绪变化的同时又色调稳重,颇具质感。比如,扶摇前期服饰配色简单,突显人物的侠义和单纯;后期身份发生转变,服饰也随着变得贵气稳重。长孙无极的服饰以白色为主,飘逸的丝绸材质、精致的纹饰、发冠,都能看出人物的贵气。

《扶摇》武侠色彩浓厚,武器配置也不可或缺。在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中,也给予观众对“上古神器”的合理想象。对此,武术导演李才笑称每一个角色都费了一番心思:

扶摇的武打招式破九霄,表现她的身姿灵动;

长孙无极的武打动作潇洒简练,表现他的足智多谋;

战北野的“苍龙在野剑”突出性格粗犷,用大劈大砍、大开大合的动作体现该角色的体魄与力量;

雅兰珠的小弹弓和小双匕首,就像精灵古怪漫画人物;

“小七”的小兵锤,也按照其单纯勇敢的个性设计。

以上元素在剧情画面中,在刻画中国风、写意东方美的同时无缝融入。整个剧作在画面表现上,可谓是光影明灭中带有侠气锋芒,成功唤起观众对于遥远上古的审美想象,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可以说,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化精神内涵的《扶摇》,在积极宣传中华元素、传递正能量价值观等方面迈出了对大众潜移默化影响的一大步。

顶配创作,“燃”动荧屏

当年轻受众成为流量的主力人群,IP、话题与流量明星一度成为剧集的三大指标。但一部可以担得起观众期待的好作品并不能局限于这三项指标,主创们的全心投入才是保障品质的关键。《扶摇》这次的创作可以说也是行业资深创作者的一次对话。

以情感戏作为“利器”的杨文军导演擅长在讲故事的同时,对人物情感细腻把控;摄影出身的谢泽导演,对画面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审美,即用画面把故事讲好,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代入《扶摇》的剧情当中;有着《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众多知名古装作品履历的武术导演李才,在武戏造诣上别具炉锤。文戏为武戏做情感支撑,武戏又为文戏做出张力补充表现。三位导演各司其职,在各有侧重的同时又相得益彰,为讲好一个故事共同做出铺垫,从而让五洲大陆在观众的心中真正鲜活地“建立”了起来。

在古装题材领域不断挑战和突破的总制片人杨晓培,坚持古装布局三原则:不间断、不重复、有进阶,“我们做的任何一个影视项目,最关心的是故事。就是说看到这个故事,有没有被打动,有没有当下现实性,有没有想象力。”《扶摇》对她来说是在古装剧上的又一次修炼与提升。

一部优秀的古装励志作品,同样离不开演员们的付出,剧里的演员们用专业素养和全身心的投入,为这部作品的创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女主扶摇洒脱自在,面对困难不畏难不胆怯的性格与杨幂本人高度贴合,主创团队从选角伊始已经明确“杨幂就是扶摇”。导演谢泽也称:“杨幂每一条下来都累到喘着粗气,我问她还能坚持吗,她会立马回答‘可以,导演,你说,哪儿需要改。’她的通告每天从早到晚,打戏又很多,任劳任怨这四个字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男主的选角过程一波三折,但最终结果从“迷妹”对阮经天的呼声中来看无疑是成功的。导演杨文军称阮经天在拍摄过程中非常敬业,很快领悟要点的同时又极具爆发力。总制片人杨晓培也称赞阮经天读懂了这个表面顽皮内心却沉稳有谋略的人物。

主创们的付出,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信任和尊重故事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他们相信正能量价值观能穿透内容直抵观众,也相信这样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燃血青春”故事在当下的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更坚信像《扶摇》这样优秀的作品最终一定能够留下来,在观众的心中沉淀为具有现实温度的深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