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变得很有钱

上了年纪的外公老早就说想来祖国的首都看看,行程却是一拖再拖。

原因是舍不得机票钱。

听闻此言,小编的心,像是出租房里那条被拧了三千次的洗脸巾,一下子就变得皱巴巴的。

一直想发财,最近特别想发财。

害怕赚钱的速度,赶不上梦想褪色的速度;

害怕赚钱的速度,赶不上父母亲人老去的速度。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发财梦。

每个人,都至少渴望过一次一夜暴富。

一切与钱有关的问题,都是哲学的问题。

多少人为此一日三省吾身——

怎样才能赚钱,怎样才能赚大钱,怎样才能轻轻松松赚大钱?

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就不一样了,他已经跨过了“赚钱”这个阶段,开始琢磨该怎样花钱。

曾经的贫穷限制了王多鱼的想象力吗?

没有!

电影《西虹市首富》

事实上,王多鱼成功地从多种角度诠释了“挥金如土”:

红酒当白水喝,

人参当萝卜干吃,

让人开着挖土机把钞票洒在开除他的前任老板面前……

简言之,王多鱼花钱的方式“极其凶残”,不把钱当钱,当纸烧着玩。

无疑,王多鱼的金钱观是错误的。

钱怎么能这样花呢?!

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的“铁公鸡”们光是听听,就得心疼死。

众所周知,“铁公鸡”是吝啬鬼的代名词。

相传,古时一个吝啬鬼十分抠门,哪怕拔根他家的鸡毛都不肯,同村的人指桑骂槐,通过戏谑他家公鸡是铁铸的,拔不下毛来,以此揶揄他的抠门。

要知道,“铁公鸡”们花钱的方式又是一种“凶残”了——不把人当人,当永动机,就指望光干活不吃饭。

世界这么大,历史这么长,花钱的方式层出不穷,抠门的姿势也千奇百怪。

《世说新语》里,阮籍出名靠“狂”,卫玠出名靠“帅”,这石崇嘛,出名全靠“有钱”。

想当年,石崇和王恺斗富,足足在西晋的微博热搜上挂了三天。

图片源于网络

在古时,糖,是一种奢侈品。

为了比比谁更有钱,晋武帝的舅舅王恺用糖水洗锅,石崇就拿蜡烛当柴;

王恺在门口用紫丝铺了四十里步障挡灰,石崇就拿比紫丝更值钱的彩缎设了五十里步障防尘;

王恺急了,找皇帝外甥帮忙,搬来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在家炫耀,

石崇笑了,撸起袖子抡膀子,直接就把珊瑚树砸了,转眼就喊人送来了更高更大更漂亮的珊瑚树。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把钱当纸烧着玩。

有的人不把钱当钱,他把钱当命。

《儒林外史》中栩栩如生的人物,除了迂腐的秀才,还有吝啬鬼严监生。

图片源于网络

小说第五回里,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可临死前,硬是倔强地伸着两个手指头不肯断气。

大侄子以为他还想见两个亲人;

二侄子以为他还没来得及说两笔钱的去处;

结果都不是。

严监生是因为油灯里点了两根灯芯费油,不放心,才舍不得断气!

等他的妾室挑断其中的一根灯芯,他点点头,然后就安心地两脚一蹬,去了。

严监生并不缺钱,但他却没有享受到金钱给他带来的快乐。

为了省钱,他节衣缩食苛责自己,以至于忘记了钱财的特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笑可怜。

石崇并不差钱,但是他的财富却给他招致了祸患。

树大招风,他的炫富行为让天下都都知晓了他的富有,以至于遭到了孙秀的嫉恨,最后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可悲可叹。

人人都想变得有钱,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正做好了“变有钱”的准备。

当你的品行、你的才能配不上你拥有的财富,财富便成了危机的导火索、灾祸的引火线。

要知道,越是光鲜的外表,越是容易衬托出灵魂的粗鄙。

越是富足的物质,越是容易衬托出心灵的浅薄。

小编没有钱,但是小编要坚定地努力多看书、多学习,努力为“变有钱”做准备。

《孟子·尽心上》有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困时注重自身道德的修养,显贵时则努力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贫,可以安贫乐道;富,却不能为富不仁。

变有钱,不应是为了自己一个人开心。

变有钱,应是希望能让身边所有的人都开心。

有钱不一定潇洒,没钱未必不快活。

无论贫富,请做金钱的主人,否则,你将永远被金钱支配。

点赞评论转发都能变有钱!在评论区说说你有钱会做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