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痴迷玩手机,怎么办?

  今天来聊一聊孩子玩手机的事。

  看到两则新闻,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一则消息来自外邦,说的是法国议会近日通过一项严格手机禁令,禁止15岁及以下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根据规定,在教室及教学楼外的学校活动中完全禁止使用如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互联网设备,但课堂设备和残疾儿童例外。第二则消息来自国内,7月30日,扬州大学公布的一项针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长时间玩手机已成为乡村少年的“流行病”,“手机带娃”在留守家庭越发成为普遍现象,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新痛点。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全国性法律法规禁止手机进校园。据我所知,很多中学,尤其是高中,基本上都是明确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当然了,这种事情还是要看学生自觉。很多学生会偷偷摸摸将手机带进校园,但大多是藏在宿舍里,如果带到教室里被老师发现,可能就要劳烦老师代为“保管”了。

  至于说农村留守儿童玩手机上瘾,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带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因为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等种种原因,管不了孩子,用一部智能手机带娃,省心省事。当然了,不是说大人不想管孩子,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管管不了。孩子整天抱着手机玩,害处多多。

  严重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脆弱,更容易受手机辐射影响。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枢神经系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未发育完善,手机微波给青少年带来的损害远远超过成人。青少年长期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视力和听力,还可能产生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脏病等疾病。

  容易加重留守儿童心理障碍。青少年的自制能力比较差,智能手机游戏种类更是繁多,手机更像是游戏机,容易诱导孩子去玩。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隔离,本来就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问题,长时间玩手机会加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产生人格缺陷、社交恐惧,加重心理障碍。

  容易给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带来隐患。网上信息泥沙俱下,留守儿童痴迷玩手机,监护人监护失控,留守儿童可能与网友见面、离家出走、玩蓝鲸游戏、参与违法犯罪等,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是政府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最关键是还是家庭责任。只有各方合力,才能构建起留守儿童保护网。

  加强宣传引导,突出家庭监护主体作用。对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宣传引导,多关注儿童动向;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经常回家、打电话或者视频等形式,和孩子加强交流沟通,消除孩子的被抛弃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构建家校村联动机制,鼓励老师在假期走进家庭、走进农村,将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实施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程,落实政府保护责任。

  鼓励关工委、志愿者、乡贤、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形成关爱保护合力,完善社会监护体系。

  说一千道一万,各家的孩子还需各家家长看严了、管住了。学校管、政府管、社会管,不假,但这些力量都是辅助的,关键还是靠家长管。如果家长都管不住,谁能管得住?生活固然不易,但既然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就要把孩子抚养好,毕竟是自己的责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