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来告诉你,为嘛天津人叫“卫嘴子”!

京津两地的老百姓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最有趣的现象是,说北京人是“京油子”,北京人会比较反感;而说天津人是“卫嘴子”,天津人却为此感到非常骄傲。大家说天津人是“卫嘴子”,此中并没有什么贬义,在某种程度上,这里面还包含着对天津人的好感。

问题来了,为嘛说咱是“卫嘴子”?

天津人能说,爱说,天津人语言表达能力强,这是个优点。善于挖掘语言潜能,更是天津人的生存本能。天津人说话表情活泼,话语幽默,语音动听,内容丰富。卫嘴子是就是指咱天津人能说会道,口才了得。

说话,是天津人的一项生活乐趣。想说什么说什么,说到哪里是哪里。旧时候天津居民区的妇女,天刚明就出来,提着板凳儿,坐在大院里,也不必有人开头,才见面就说起来了,一直说到午饭,午饭后稍事休息再出来,再一直说到黄昏。

客商往来练出嘴皮子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渤海之滨,不仅河运码头发达,而且也是天然的良港,来往商旅众多自是不必多说。客商往来一多就需口才学要交流,交流多了,自然也就把口才练了出来。高度的商业化着实锻炼了天津人的嘴皮子,磨练了天津人的性格。

诙谐的语言文化

在天津的平民文化中,耍嘴皮子也成为天津话的突出特点。为什么过去的相声演员,要先经过天津观众的认可以后,才可以大胆地闯江湖,就是因为天津人平时说话就很诙谐、幽默、逗笑,所以,能把天津人说乐了,就一定能够红遍全国。

天津作家冯骥才说过这么一件他亲眼见到的事。在一个路口,一个老头骑自行车驮着东西,遇红灯下了车。绿灯了,老头掏裆上车,上了几次没有上去,后面的车也没有办法走了,警察从岗亭里探出头来说:“大爷,您老练车能不能找个宽敞地方?!”老头回敬了一句:“哎哎!在罐里就别叫唤啦!”

警察说“练车”,够幽默够挖苦的吧?老头把岗亭说成是罐,暗含着就说警察是蛐蛐了,也够滑稽够损的了吧?

谁也不生气,谁也不较真,打了个平手,谁也不吃亏,可把旁边的人逗了个不亦乐乎。这样的话,也就只能出在天津。

天津人的这张“卫嘴子”不仅会说,还特别会吃。清代崔旭《津门百咏》诗曰:“翠釜鸣姜海味稠,咄嗟可办列珍馐。烹调最说天津好,邀客且登通庆楼。”天津人以“好吃、会吃”而自豪,“卫嘴子”是对天津人最贴切的称呼。

天津人对吃的态度,不论地位,不分身份,一律都讲究。吃个早餐都有十几种选择,别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盛一碗豆浆都有说头,小白浆一定要加点豆腐,至于为什么,天津人也说不出来,反正就是这么个讲究,少了不行。

说到卫嘴子们引以为豪的天津菜

看看下面中哪个菜是你没吃过的

官烧目鱼

原名“烧目鱼条”:是天津传统地方名菜。以渤海湾特产半滑舌鳎鱼为主料烹制而成的。因乾隆皇帝品尝过这道菜,故冠名“官烧”。

煎烹大虾

津菜中一道大菜,用煎烹的技法烹制的渤海湾对虾。它可以使虾皮焦脆、虾肉细嫩。同时保持大虾的原汁、原色、原味,使其色泽更为艳红,味道更加鲜醇。

老爆三

天津特色菜之一,正宗的老爆三是不放辅料的,主料包括肝、肉片和腰子。清真版的老爆三则选用羊心,羊肝,羊腰为主料。

其他天津名菜有:

八大碗、四大扒、全家福、笃面筋、银鱼紫蟹锅、罾蹦鲤鱼、鸡丝银针、酸沙紫蟹、炒青虾仁、八珍豆腐煲、贴饽饽熬鱼等。

听了大家说“卫嘴子”这么多年

终于明白了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有木有!

“教你从茫茫人海中辨别纯正的“卫嘴子”

天津人的专用疑问词:嘛!你嘎嘛(gǎmà)

天津人永远念不对的一个字—用

用、永、勇、泳、庸、涌……凡是读作yong音的,天津话都是rong,声母变,声调不变。例:冗远(永远)。

天津人自己才听得懂的颜色名—靠

据说起源是因为过去用染缸染布时,由于越往上走颜色越浅,到靠着缸的地方就变成了这种蓝,所以叫“靠儿”色。

吃煎饼果子哪家强?

要问吃煎饼果子哪家强,处处开花遍地香。

重申一遍:夹杂着生菜和火腿的煎饼果子都是耍流氓!

吃饭规矩多得很

最著名的就是不能吧唧嘴,不能嘬牙花子。出了天津才知道,只有天津小孩儿从小这样被父母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