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古镇」张蕊菡‖米仓古道上的繁华古镇—恩阳(二)

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恩阳历史古迹、文化民俗极具地域特色。有恩阳“十八景”“十八关寨”“十大津渡”等著名景点;有文昌阁、禹王宫、武圣宫等标志性建筑;有大量红色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有赶庙会、抬社火、打玩友等特色民俗风情。恩阳皮影、恩阳印花布驰名川东;五子登科、千佛论法、红梅恋鹗、蒲道官斩巴蛇等众多民间故事传说远近闻名;恩阳老茶馆和老茶馆文化在巴中硕果仅存。

恩阳,华夏文明的沧海遗珠。

文化

民俗

华夏文明的沧海遗珠

文化起源

古氐羌文化:周武王姬发元年,即公元前1046年,今广元、巴中一带的先民建立“昔阝”“平周”两个氐族侯国,和一个羌族侯国“奉”。当时的国都分别位于今广元市昭化区石盘村土基坝、旺苍县东河镇、苍溪县歧坪镇。昔阝国辖管范围大约今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平周国管辖今广元的旺苍县、苍溪县。奉国管辖今广元的苍溪县歧坪镇至巴中的恩阳区一带。

古巴国文化:东周春秋时期周烈王姬喜六年(公元前370年),奉国被巴国所灭。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公元前316年),蜀国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苴侯求救于秦,蜀王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苴政。但狡诈的秦惠王嬴驷收了二国的礼物后,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顺道亡巴。秦惠王任巴公子为巴侯,置巴郡,宣告蜀、苴、巴三国灭亡,巴国共存在800余年。至今在恩阳区石城乡仍有迹可寻古巴文化的历史印记。

米仓古道上的繁华集镇

历史上,恩阳古镇是当时米仓古道上一大重镇,水陆交通方便,上有米仓古道直达关中,下有商旅船队直通重庆,是历史上川东北最大的水码头。那时的恩阳,工业和商贸都十分发达,物资丰富,再远的山乡村民一年必数次去赶这个最大的场。“早晚恩阳河”,历代以来,中南沿海的商贾游人溯水而上,寄居恩阳,把这里作为“进军”西北、入住川中的重要根据地。

米仓古道恩阳段遗迹(供图:张蕊菡)

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1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所以这里又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在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巴中人的童年记忆里,大多有这样的印像——“恩阳河的街道多得让人记不清”。在巴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早晚恩阳河。”什么意思呢?即恩阳是一个大站口,不管早或晚,人们都赶到恩阳歇脚、贸易,可见当年这里的繁华与热闹。

恩阳古镇街道(供图:张蕊菡)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街道名称,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繁华与热闹。当时的恩阳,有以纺织为主的“鸡神楼街”,有以打铁为主的“碳石湾街”,有传统手工榨油的油房街,还有以印染印花布为主的大石坎街,至今还有竹编手工技巧、以及以纸扎技艺、刺绣、木器、铁器打造等的伞铺街等手工作坊集中的6条街道,目前仍保留传统手工生产。

恩阳镇保存完好的古石梯路(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还保存着旧式模样的古镇街坊上可拆装的骑门柜坊,是历代恩阳古镇居民从事经商的一大明证。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的下正街禹王宫、新场禹王宫、正街万寿宫、老码头的三圣宫、天后宫、龙母宫,即是当时来自湖广、江西、福建、陕西、广东的移民到恩阳经商时洽谈商业业务的商业会馆,古镇中的商务会馆之多,国内实属罕见。正如民间唱词所唱:“回龙场有24家盐店,后街子猪牛羊摆满街面,伞铺街专卖干货雨伞,禹王宫卖的是棉线土烟,半边街专卖蔬菜海鲜,鸡神楼卖土布成千上万,姜市街扑阳姜四季不断,横街子柴和煤堆积如山,上汉中下重庆货物集散,小茶馆、大栈房顾客常满”等等,这些足以反映出历史上恩阳古镇商业的繁荣和发达。

川北明珠之名胜古迹

明清古建筑群:恩阳古镇的古街古巷,古朴安静,恍如迷宫,仿佛时光在这里打结。古镇内的古建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仿佛被时光这张网网罗着的一颗颗星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城镇内有四川省规模较大、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老场和回龙区至今仍完整保存着传统的街市格局,面积达0.5平方公里,有古朴的大小街巷38条、明清古民居765所、古榕树82株,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川北民居风格,建筑群中有文昌阁、禹王宫、武圣宫等标志性建筑10余处。

老场街是恩阳古镇的一大看点。其中明朝民居一条街即老场街最具特色。这条街有民居约50家,房屋以两层居多,阁楼雕花建筑,下层为防火墙,上层全为木质建筑,有木质走廊和镂花窗棂。这些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大户人家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这些窗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恩阳老街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数分格类,如意格,什锦嵌花,鸟兽花卉,形神各异,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就是对盐的珍爱,因为蝙蝠吃盐,又名“盐老鼠”。多家窗雕,不难看出是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分件雕琢成型后,镶嵌于固定位置,入槽合缝,构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

古镇吊脚楼,依山傍水建于古镇内邻河的油坊街、姜市街一带,兴建于唐代,盛于明清,全木质结构,整个楼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有的一层,有的两层,有的三层,最高的达四层。有的在房顶伸出,有的从房的中部伸出,有的从楼脚下伸出,还有的从窗户外伸出,有的吊脚楼从一层至另一层有凉梯相连。独特的吊脚楼,以及悬山、歇山式屋顶的相互辉映,形成独具传统的建筑特征,具有浓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义阳山:义阳山紧邻恩阳镇南侧,山高673米,山势陡峭,山上绿树成荫,劲松擎天,古人夸它“形如咸阳之莲花、明星、玉女三峰。”从古至今都被人们誉为“巴西第一名山”。此山有三峰,上有读书台、红梅阁、普贤寺。读书台怪石嶙峋,传说《斩巴蛇》中的王鹗公子在上面读过书,至今巨石上有砚台清晰可辨。红梅阁,山陡崖险,直插云霄,阁内,五百罗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普贤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中,亭台玉阁,雕梁画栋,胜于蓬莱仙山。

文治寨:文治寨在恩阳镇一小后面。左右皆峭壁悬崖,前接恩阳镇,后接马鞍山,此处从前建有重关,扼巴中西面之要道。寨下有洞,洞中塑有文昌像。园内最突出的景观是“飞虹亭”,八角七层,高25米,占地面积50平方米,它巍然屹立在恩阳镇的制高点,登临此亭,可俯瞰恩阳镇的全貌。公园内建有恩阳革命历史展览馆和红军标语碑林。

佛尔岩:佛尔岩是一个佛教圣地,建于宋代,依山而建,摩岩造像。巨灵神手持钢鞭把守着山门,进山门后一林间小道直通大殿,大殿内从下至上分别有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佛像造形大方,栩栩如生,香火终年旺盛。佛尔岩还是道教的圣地,在罗汉岩后就是三清殿,供俸三清道长。

文昌阁:修建于明代,恩阳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相传宋进士张文治弃官隐居学道于此,后得道“飞升”,仅留下茅屋二间,后人为纪念他而建。从恩阳镇一小背后沿阶而上,穿过一座六角亭,再往上便是文昌阁了。文昌阁的大殿正中建有一鸾楼,阁楼高20米,呈拱斗式,整个楼阁飞檐翘角,典雅庄重,犹如海市蜃楼。

恩阳古镇文昌阁(图片来源:恩阳区人民政府网)

恩阳古镇文昌阁(图片来源:恩阳区人民政府网)

禹王宫:禹王宫位于古镇腹地,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由“湖广填四川”时来恩阳的郭、陈、邬、谢等姓的后裔合资修建,又叫“湖广会馆”。门上有对联“八载劳心福万世,千秋庙貌抚三巴”,匾额为“恩阳楚蜀”,其意有二:一是在蜀川落户的楚人,在禹王的恩赐下发扬光大;二是恩阳的楚人已发扬光大。同时,修建禹王宫又有为纪念大禹治水一说。该宫占地2000平方米,砖石结构。

起凤桥:古镇的灵魂是水,恩阳位于巴河岸边,水码头曾盛极一时。起凤桥位于恩阳区之字河入恩阳河入口,桥长23米、宽1.4米、高2.6米,全由长3米、宽1.4米、厚0.6米的巨石铺成。始建于南宋,毁于水患。清代恩阳孝廉赖九皋募资复建,民国时期四川省民政厅厅长陈开泗(恩阳人)拨资再建。今桥头石壁上留有陈开泗主持重建大桥之碑记。2002年,中国古建筑专家称起凤桥为“中国平板石桥第三”。《唢呐在金风中吹响》《巴山游击队》等电影曾在此拍摄外景。起凤桥位于恩阳水码头旁、“望江茶馆”下侧,有彩凤飞天的优美传说。

远处为恩阳古镇建于南宋的中国最古老平板石桥(蓬州闲士摄)

恩阳古镇建于南宋的中国最古老平板石桥(供图:张蕊菡)

万寿宫:位于古镇正街,与恩阳财政委员会旧址一墙之隔。该宫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由江西来的刘、陈等姓子孙合资修建,内有戏台,用于春秋两季全族唱戏之用。

章怀山:

章怀山原名天平山,唐朝李贤太子被母后贬为庶人,驱赶到巴州;只因《黄台瓜辞》一首,触犯了武则天的威严,乃派遣使者金吾将军邱神绩赶赴巴州,令李贤自尽,李贤死时年方31岁。女皇驾崩后,因李贤太子饱览群书,胸怀大志,才被追封为章怀太子,以表追念之情,修建庙宇即称为“章怀寺”,山也因此更名为章怀山。

博士乡:在恩阳区西北角,有一个占地只有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万人的小乡镇——和平乡(现已撤乡并入渔溪镇,2007年更名为和平社区,下称“和平”)。据介绍,自恢复高考以来37年间,这个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小地方“出产”了21位博士,42位硕士,如今,还有20位研究生在读。因此,这里被称为“博士乡”。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2018年1月9日任澳门大学校长的宋永华即来自“博士乡”和平,还是当地走出的第一位博士。

恩阳区渔溪镇和平场小学里的“博士墙”(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来自恩阳“博士乡”的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图片来源:《宋永华任澳大新校长》,2017年11月18日《澳门日报》)

川北明珠之民俗风情

建房习俗:建房,在旧社会为人生三件大事之首。民间建房,均要请“地仙”相宅。一般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形进行选址,址定下后,再说建修新房。

传统婚俗:婚姻,在旧社会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传统婚俗相当繁杂。随着社会发展,虽有变化,但仍保持了媒人、风面酒、备彩礼、请期、开脸、迎亲、揭盖头仪式、闹洞房仪式、回门等规范程序。

恩阳席:恩阳的席桌俗称“八仙桌”,顾名思义,4个面只允许坐8人,每面坐2人。一般来讲,按辈分、尊卑、长幼、主随、远近入座。堂屋上席在“天地君亲师”牌位正下方,吃坝坝席的时候则东方为上或背靠主人家堂屋大门的一方为上。就餐途中,一般席桌上吃光的主菜碗碟不得在未下席前撤走,特别注意的是,若是办丧酒则桌上再多的碗碟都不得重叠,是谓“犯重丧”,是大忌。若是女儿出嫁,媒人则坐在上席,在上菜时需对每个菜说句吉利话还要在掌盘内放零钱、茶食、糖果为妥。就餐结束如离开,则双手合十中间拿着筷子,作揖状说“慢慢吃”,然后把筷子平放到碗旁离席。

登高节:登高节由来已久,源于唐永隆元年(680年),武则天贬章怀太子李贤为庶人到大巴山中的巴中。他常常独自站在山上面对长安方向祈祷国泰民安,民间传说章怀太子在巴中深爱百姓,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为了纪念太子重农垦,恤民情,把每年正月十六定位登高节,并意在新年登顶步步高,大人小孩们在胸前和头顶插上柏树枝,意味着百命长岁驱逐病魔,久之成俗,历代不衰。

庙会:恩阳自形成场镇以来,月月有盛会。如正月龙灯会、二月文昌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榨油业有华光会、打铁业有老君会、百货业有皮头会等。而庙会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农历二月初二的文昌会,会期1个月,八大戏楼均要唱戏、燃放烟火,街上扎牌坊,晚上还要在清水河放河灯。至今在恩阳仍流传着六礼花轿迎亲习俗和以宣扬儒家孝道文化为主的传统丧葬祭奠习俗。

老茶馆:恩阳区大街小巷,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有着浓厚古镇气息的茶馆。在老茶馆中一张桌子四张条凳,一碗热气腾腾的盖碗茶,三五人谈天说地。淡淡的茶香飘着浓浓的川北风情,不大的古镇有着近几十家茶馆,它虽不如城市中茶楼富丽堂皇,但却透着几分古朴,有着城市茶楼无法相比的热闹,这是古镇人们精神生活的乐园。老茶馆中,尤以正街的“蒲家老茶馆”和邻近水码头的“望江茶楼”最具特色。这里时常有人说评书和热闹非凡的猜迷活动,运气好的话,或许你还会遇上古老的土戏——皮影和脍炙人口的“金钱板”。

川北明珠之传统美食

提糖麻饼:恩阳区有一特产,名叫“提糖麻饼”,名扬川内外,在“四川红叶节”上被誉为最好的特产。麻饼在恩阳已有500多年历史。提糖麻饼的做法,传说有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精细,条件苛刻。选上等的精面、糯米、大麦、红糖、芝麻、麻油、香油等八种全天然原料制成。刚出炉的提糖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满月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白芝麻,宛如满天繁星把麻饼点缀得更加惹人喜爱;味甲天下,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

川北老腊肉: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 腊肉用木柴、活柏丫、陈皮、柑蔗渣等生成浓烟慢慢地熏。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效。这样熏干而成的腊肉,味道很特别,挂在墙角一段时间后便收藏起来。山区气候温凉,大多又是泥瓦房,通风透气,腊肉可长期搁置,而且搁置时间越长,腊肉的味道越奇香无比,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腊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十大碗:恩阳十大碗,全是川北传统宴席菜肴,有刀口丸子、龙眼肉、坨子肉,大酥肉等。在恩阳乃至巴中,“办十大碗”非常考验厨师的技术水平,用材料必须为事主节约、不浪费,办多少桌席该用多少肉、菜、调料等,事前必须核算清楚。在农村一般“办十大碗”就要杀猪,杀猪多少得根据办多少桌席来定,厨师必须合理安排,而且厨师之间也暗中表露自己的手艺与技术,如何安排厨房、帮事、出席、吃席等非常讲究,规矩很多,礼节也多。十大碗顺口溜:品鸡鱼扣酥籴跎,海带凉菜虾米汤。

还有笑果子、冰糖麻花、陈豆花、扇形馓子……

川北明珠之典故传说

蒲道官斩巴蛇:恩阳镇南有一座山,三峰耸立,形同笔架,名为三峰山,又名义阳山。相传上界仙女因过失,谪贬恩阳县三峰山丛石间化红梅二株。一枝向南,吐花繁茂;一枝向北,无花开放。每当南枝花放时,奇芬馥郁。唐时县令张仕远在红梅处建阁并沿山砌围墙,设专人看守。后张升迁,唐贞观年间,陕西王瑞接任恩阳县令,其次子王鹗是个颇有名气的书生,常年住在红梅阁读书。一年初春时节,红梅阁旁的红梅树繁花似锦,其中一枝丰满异常,书生喜不自禁,折回插入书房花瓶。说也奇怪,那花长久不谢,屋里屋外香气扑鼻,室内读书作画的文房四宝,每天被人整理得格外工整,一尘不染,似有人专人伺候。书生惬意的同时,便也怀疑是谁呢?他决定弄个明白。一天,书生假称回家省亲,关了书房,躲入卧室,不一会儿,奇迹出现了,从花瓶那枝红梅中走出一位花容月貌的少女,收拾起屋子干净利落。看见王鹗,急忙想避去不成,四目相视,令少女满脸通红。经一番交谈,方知姑娘名叫红梅,乃瑶池宫中侍女,因在蟠桃会上不慎打破玉盘,被王母娘娘贬下凡间,令人将她安排在红梅阁上。书生对红梅的遭遇很是同情。从此,红梅在阁里纺纱结线,朝夕陪伴书生作诗作画。后在王太夫人允许下,公子与红梅完婚,唱和诗书,相敬相爱。

在义阳山腰,有一洞,深三层,洞中有巴蛇,巴蛇名潜,长数十丈,常残害妇女,吞食人畜,修炼多年已成为妖精。它垂涎红梅的美貌已久。一天黄昏,红梅刚进阁楼准备歇息,巴蛇化身一英俊青年男子突然翩翩而至,嬉皮笑脸向红梅求爱。红梅见是蛇精,一边斥责无礼,一边捡起一个纱锭,投向道山寨报信,瞬间一缕青烟载着一口宝剑呼啸着落入红梅手中。蛇精回首一惊,知有高人相助,马上变为原形,与红梅纠缠。红梅怒不可遏,挥剑砍去,巴蛇见势不妙,慌忙逃走,一步跳下读书台。红梅见天色已晚,回到阁楼,将纱锭再度抛向道山寨。顷刻,一缕青烟即刻送来一个铁匣,红梅打开一看,原是一块百年炼就的火砖。红梅一夜提防,并不见巴蛇来到。第二天拂晓,蛇精再度去调戏红梅,并张开血盆大口,向红梅扑来,红梅忙取出火砖,用力抛进巴蛇口中。熊熊烈火燃烧,烧得蛇精乱板(弹),一板板到十几里之外的字水河,火砖从口里脱出,烈火烧干了河水,从此人称这条河为鳌溪河。

话又说回来,红梅为何要向道山寨抛出纱锭,原来这里有一位蒲道官,传说是巴州东兴场人,幼年被财主逼死父母,孤苦伶仃,只身出家,上阴灵,游青城,得名师指点,炼就一身高超的法术。他在青城山夜观天象,见家乡义阳山黑气冲天,知有妖孽为患,特回家乡除害。红梅手中得来的宝剑和火砖便是蒲道官所赠。巴蛇并不甘心失败,再次与红梅大战于红梅阁前,当红梅不敌蛇精之时,蒲道官一声长啸登上了红梅阁,横剑直立。巴蛇大惊,知是送剑、送砖的高人来了,又与蒲道官大战了三四个来回,蛇精已觉乏力,只得夺路逃走,苟延残喘,以图卷土重来。蒲道官用稻草绑成一猪,腹下藏下火药火器伏设机关。又令童儿到巴蛇洞前砌灶生火,锅上放蒸茏,笼内蒸一面人。是夜巴蛇出洞觅食,将草猪吸进腹内,机关转动发起火焰,烧得巴蛇疼痛不已,藏于洞中不出。蒲道官手执利剑进洞除妖。走时再三叮嘱道童:此笼要七天七夜才能揭盖。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七天将过,这道童自作聪明,忘记师傅的吩咐,时过傍晚,便揭开笼盖,笼内面人全部溃成面块。只听洞内一声巨响,一条大蛇蹦出。道童见状,大喊师傅,蛇精知老道已混进了腹内,于是用死力紧闭血盆大口,蒲道官由于道童提前揭了笼盖,功力减退,无力冲出蛇腹,葬身于巴蛇腹内。害人的巴蛇精除掉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巴蛇洞,把蛇精开肠剖肚,找出蒲道官的尸体,安葬于义阳山红梅阁下。

传说久远,史志学者根据这一传说,论证巴国的“巴”字由此而来。远古,巴地多产蛇,或许有些道理,但与义阳山无关。不过人们很重视这一传说,演绎出了很多细节。在唐代,其义阳山主峰就建有红梅阁,历经修葺,很有规模,可惜在“文革”中被毁。阁后有仙女石,上有剪刀、尺子痕迹,相传是红梅小姐成仙之处。有池名为红梅池,山上有大小两石,形若桌椅,是公子王鹗的读书处。山之半山腰,有一洞,洞中滴水沥沥,道路黑暗阴森,深邃莫测,相传就是巴蛇的住所。而今人们在义阳山的三峰上建庙筑亭,其庙宇宏阔,气势庞大,盛世之态毕现,香客络绎,足迹有从海外踏来者。

水驴沟的传说:恩阳西南方向,千佛岩旁伍家垭下有一溪沟,沟内青松翠柏,娟然秀丽,宛如仙境,人称水驴沟。相传唐德宗年间,沟里住着一对母子。老母年迈多病,儿子身单力薄,二人相依为命。虽然儿子非常孝顺,无奈家中景况不好,为了使母亲生活过得好点,他每天天不亮就到河里挑水卖,一担水只能卖一文钱,每天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仅挣得几十文铜钱,就靠这些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云横义阳山,雾锁恩阳河,他又去担水,怎么也不能把桶放到河里,他感到特别奇怪。这时忽然传来驴叫声,回头一看,有一头金色的水驴站在他身边,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对着他一眨一眨的,挡着他。于是他用右桶推驴,驴不但不走反而跑到他的左边,他又用左桶轻推水驴,水驴才蹦开,趁着晨光,他拿着水桶去打水,突然发现在桶的边缘有闪闪发光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刚才轻拍水驴时粘上的水驴毛,他将水驴毛一根根地取下收好。再去打水,水桶也能沉到河里去了,于是担水到镇上去卖。卖完水回家做饭时,他把遇上的奇事告诉了老母亲。老母亲觉得此水驴不寻常,就让他掏出驴毛看看。等他掏出来一看,娘俩惊呆了,哪里是什么驴毛,全是一根根金灿灿的金条!

消息传开后,附近的人们就纷纷寻找那条水驴,都想拔几根驴毛发财,谁知那条水驴几下子就蹦进山沟里不见了。于是后人认为这条水驴是天上的神仙,被母子俩的真情感动,他来帮助母子二人。那条水驴最后消失的溪沟便被后人称为水驴沟。至今该沟的民风淳朴,是恩阳尊老爱幼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