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4天5人游“野泳”溺亡 生命只有一次,远离“野泳”!

天气炎热,游泳成了不少人解暑消夏的选择,但游泳嬉水千万不要选择没有任何安全救护设施的水域。8月2日记者从石家庄蓝天救援队了解到,7月28日至7月31日短短4天内,救援队就对3起落水事件进行了救援,在3起事件中共有5人溺亡,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

4天组织3次落水救援

7月30日,本报报道了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的一起落水救援:7月28日,4名在石家庄打工的男青年到太平河游玩,其中3人溺亡。

据石家庄蓝天救援队郭队长介绍,7月30日14时许,他们又接到一起救援求助。救援队赶到滹沱河正定北白店段后了解到,有村民听到有人喊“救命”,看到河边有衣服,猜测是有人落水了。救援队经过连续搜寻,于7月31日17时许发现了落水男子的遗体,死者年仅22岁。滹沱河这段水域最浅处只有半米,但里面布满深坑,最深处可能有3米深。

8月1日一早,救援队再次接到求助信息:7月31日下午,有家长带着3名孩子到岗南水库游泳,3个孩子在水中发生危险,家长救出了其中两个。救援队赶到后,经过几十分钟的打捞,发现了落水女孩,然而这名13岁女孩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野泳”到底有多危险?

郭队长介绍,2015年至今,石家庄每年夏天都有三四十人溺亡。今年5月份至今,救援队共参与了13次救援行动,溺亡人数达15人,其中以成年男性居多,溺亡的主要原因都是下河游泳、捕鱼等。

在野外游泳存在哪些危险?蓝天救援队队员们介绍,危险来自多个方面,肉眼判断水况存在一定难度,有些水域看似平静,其实水底暗藏着很多暗流、水草、淤泥、漩涡、深坑等,一旦触碰或深陷其中将会发生危险,万一被水草、破渔网等缠上,更是危险重重。此外,夏季气温高,往往是水面温度很高但水下温度骤降,极易导致抽筋引发事故。

此外,一些水域比较偏僻,人烟稀少,万一发生危险,周围没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很难及时得到救援。如果是在偏远地带或者深夜,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也难以进行定位,无法第一时间施救。

建议对游“野泳”进行处罚

石家庄市很多水域都设有严禁游泳、捕鱼等警示标识,但还是无法阻挡某些人下水的“热情”。有网友报料,7月28日太平河溺亡事件发生后,该水域还有不少人下河捕鱼。

北京大成(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律师霍继强介绍,目前尚无全国性的法律法规针对“野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有关部门发现此类行为只能以教育、劝导为主,很难有效阻止“野泳”者。他希望有关部门可以设立相关的惩罚办法,对于不听劝阻者进行惩处。

游泳爱好者高先生则认为,不断有人去游野泳也折射出城市中的游泳馆等基础设施不够普及,建议增加公共游泳场所的建设。

游泳一定要去正规场所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抱侥幸心理。”郭队长希望通过报纸再次提醒市民,提高安全意识,游泳一定要去正规场所,不要到野外水域进行“野泳”、摸鱼等危险行为。

遇到同伴落水时,千万不要进行手拉手式的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保证自身安全和成功救援。

不慎落水该怎么办?一些专业人士也给出了一些方法: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体;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以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更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尽量寻找、抓住一些漂浮物。

(燕赵都市报 记者 任利 实习生 庞朝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