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我为世界盖高楼

4月26日,三一重工发布2018年一季报,净利润翻倍增长,经营质量持续改善,再次超出市场的预期。

三一重工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1994年,该厂提出了“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装备制造业。就这样,三一重工在长沙成立,并由材料工业进入了国家支柱性产业:工程机械制造业。

工程机械制造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员”,发展的历史可谓是曲折而艰辛。发展之初外资林立、技术匮乏,市场基本被进口机械垄断。例如美国的卡特彼勒、特雷克斯;日本的小松、日立;韩国的现代、斗山;德国的利勃海尔、阿迈;意大利的卡拉诺、仕高码,瑞典的沃尔沃等。它们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除了兴办独资企业以外,还进一步兼并中方企业,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境内不断受到外资品牌的压迫。

到了2008年,在国家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巨大刺激下,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连年井喷式发展。但在经济效益繁荣的背后,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依旧主要依赖国外的技术,而自主研发创新的道路才刚刚起步。2011年,在前几年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产能过剩,加上全球经济低迷不景气,国内投资减少、出口放缓,导致内需、外需严重不足,整个行业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

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逐渐意识到必须从满足中低端市场向满足高端市场转型,从依赖进口技术转向自主创新,打造中国工程机械自己的品牌,助力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打赢一场“翻身仗”。

(三一重工泵车)

三一重工的发展,就是这场工程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潮的最好注脚。以三一重工最好的业务泵车为例,被称为“世界泵王”的三一品牌对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三一重工进入这个泵车行业之前,国内没有独立生产臂架的能力,都是依赖进口。三一通过艰苦的自主研发创新,终于在1999年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随后,又通过自主升级换代,相继研发出 66米、72米、86米的泵车,让三一重工一次次站到了世界泵车制造领域的最前沿,从技术的“跟随者”发展成行业的“引领者”。

同样,在三一重工进入履带起重机行业之前,中国长期没有3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2003年三一重工正式进入吊装领域。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三一重工不断切入大吨位领域,频频推出了刷新世界纪录的产品。比如,2006年成功研发了有着“神州第一吊”之称的国内首台400吨履带起重机,2008年推出被誉为“亚洲第一吊”的亚洲首台1000吨履带起重机,2011年 “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亦成功下线,不仅填补了很多技术空白,还提高了国产品牌的知名度。

(三一重工智利矿难救援现场)

三一重工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发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站稳了脚跟,同时通过全球化布局和国际救援在国际上也声名鹊起。

三一重工是较早推进国际化战略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之一。目前,其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自2010年起,三一起重机在巴西连续多年占据市场第一位置,市场份额达到40%;2012年成功收购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基建中,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参与了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马拉卡纳球场翻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三一重工还多次参与国际救援,极大提升了“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美誉度。2010年,三一重工提供“神州第一吊”救援智利矿难,成为当时现场唯一一台参与救援的亚洲设备;2011年三一重工临危受命,临时改装62米泵车参与福岛核救援,成为救援现场的“中国名片”……

三一重工用自身的发展,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伟大转变。它与徐工集团、中联重科、柳工等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一起,成就着一张张体现“中国制造”实力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