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看东西——《无问西东》《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迷惘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每当午夜到来,或者阳光照在脸上的午后,以后自己会在何处,做着怎样一份工作,那个笑靥如画的姑娘什么时候来到自己身边。回过神来,发现还得面对繁复冗杂的工作和入不敷出的工作,抑或是还没有写完的论文。理想对于自称怪叔叔和老阿姨的我们可能还不如老板的一句“下个月涨五百块”来得实在。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此时此刻内心空洞的煎熬,能在多年以后带来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借电影来聊聊成长路上的迷惘。

《无问西东》

关于电影本身,有人打趣的说,这是一部为清华量身定做的宣传片,也有人说,它给正值迷茫的我们给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为清华四代故事的起点,文科天资过人的吴岭澜的物理学确是不列,甚至可能要转文科。这让本来想从学习中找到人生方向的吴岭澜感到耻辱。

在同梅贻琦校长的面谈后,他对未来感到迷惘,开始独处远离人群,一个人静静的思考。未来的出路在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心中都是看不清的,未来会做些什么,将会和什么人相遇,自己又会做些什么。他不希望自己浑浑噩噩的做一个不列生。直到有一天,吴岭澜听到了泰戈尔先生来中国的演讲,他顿悟了,他理解了梅贻琦校长的话,人应该追求真实,学问当见心见性。无论未来做什么都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他望向那个曾教导过他的梅贻琦校长,相视一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吴岭澜也将清华的精神传给了自己的学生。

固然如同不管将来做什么,在年轻时读书,学习,都是对的。然而却如同片中梅贻琦校长所说,将自己置身于麻木的忙碌之中,却丧失了真实。

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

固然《无问西东》在细节的设定上有些脱离现实,人物形象流于片面,但是不能否定,它给年轻人传达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给迷惘中的我们一种看破内心的可能。

小元只想说一句:麻麻,我也想上清华。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这是一部关于死亡,友情和成长的绝症题材电影,导演用极尽克制的方式使得电影尽力摆脱绝症电影煽情的套路,而将重点放在成长之上。

格雷戈是个缺少自信的孤僻男孩,他讨厌社交,在他看来校园无非就是一群俗人呆的地方课堂是菜市场,食堂是动物园。独处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从一开始拒绝,就不会有失去的痛苦。

格雷格只是和周围的同学保持着表面上最基本的社交,在背后会把在食堂吃饭的人定义为不同“团体”。他自己本身不会去到任何一个“小团体”当中。即便是一起长大的厄尔,在他的嘴里只不过是“合作伙伴”。

直到有一天,他被母亲派去和生病的女孩瑞秋交朋友。

瑞秋是一个身患白血病却内心坚强向往生活的姑娘,面对受命而来的男主没有拒绝。随着相处的深入,男主和性格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他尽力在瑞秋面前表现出自己完美的形象。当面对厄尔爆出自己一起拍电影的事情,他怒不可遏。一方面是不想面对瑞秋戳穿的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不自信,而厄尔又戳中了格雷戈的痛点。

他选择了逃避。

直到麦卡锡老师对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很多人的生命,其实在他死后仍在展开。”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断气的时候第二次是被人遗忘的时候,那么,当她生前的奥秘在在世的人面前展开的时候,那是不是时间对我们的补偿呢?

人可以选择逃避,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遗憾。

影片最后,瑞秋在看完格雷戈为她拍摄的电影的十个小时之后去世。

麦卡锡老师不是说过治愈几率很大吗,男主也两次说瑞秋不会死,导演你为什么不能让她活下去啊喂!

很庆幸,那年夏天,我遇见了你,当然,这是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