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工商局——让市场主体更便利 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7月3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

开新闻发布会,省工商局通报了全省系统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发展非公经济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据介绍,近年来,省工商局刀刃向内,锐意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注册登记便利化等不断提速,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

1.简化住所登记——突破限制。报请省政府办公厅于7月13日出台《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首次对市场主体实行注册登记申报承诺制,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放宽经营场所登记限定,住宅可作为部分业态经营场所。

2.企业开办时间——压缩提速。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实施方案》,10月底前全省全面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天以内

6月30日,“甘肃省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上线,将名称核准与企业登记两个环节合并,已有近2.3万户企业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实施了快速核名。

3.“多证合一”——规范进行。6月30日实行全国统一的“多证合一”改革,全省范围内整合数量统一、登记信息共享、执照应用畅通。

6月30日,实现外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一口办理”

4.“证照分离”——试点顺利。改革于5月正式启动,6月初陆续发出了首批“证照分离”营业执照。

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年底前可在全省范围内实行覆盖全区域、全类型、全环节无纸化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不见面”审批。已核发电子营业执照53845份。

5.窗口服务——效能提升。制定《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四办”要求、加强登记窗口建设的指导意见》,减环节、压时间、提效能。在全省7家银行310个网点推出 “政银便民通”办理营业执照1000多份,年底前实现在甘银行此项业务全覆盖。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1.新型监管机制形成。省工商局牵头抓总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已检查市场主体46335户。

30.87万户企业公示了2017年度年报,年报率95.66%,全国排名第三。

累计公示案件信息18681件,公示率达100%。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截至6月底,工商部门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3023万条。截至目前,对8686名失信被执行人做出任职限制,23829户市场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专项执法精准发力。4月启动全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查处经济违法案件2100件,案值3304万元。

3.广告市场秩序好转。

监测媒体103个,上半年监测广告200多万条,查处广告违法案61件,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40份,向联席单位通报监测报告80余份,虚假违法广告量下降。

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市场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

1.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今年将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14大类商品作为质量抽检重点。目前,已完成2134批次商品的抽样工作,其中70批次抽检结果已公示,并对不合格商品开展市场清查。

2.消费维权力度加大。在全省300家企业、3A级以上景区推广“先行赔付制度”,推进“放心消费在陇原”示范创建、“红盾质量维权行动”,上半年查处侵权案件293件,罚没款122.95万元。12315系统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10267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61.9万元。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非公经济发展渐趋稳中向好

1.市场主体总量增加。今年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1.51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8%,同比增长3.27%。上半年4488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2.企业效益平稳增长。上半年非公企业入库税收收入244.76亿元,同比增长17.3%。

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止滑增量。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0.86%,扭转了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局面。

4.规上企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0.2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总量14.5%,同比增1.5%。

5. 进出口贸易带动作用增强。非公企业上半年实现进出口70.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5.4%,其中出口53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8%,成为出口的绝对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