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再生协会,中再融绿色资产受热捧

五一前夕,百亿平台财富星球被“中再融科技”全资收购,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在经历烧钱引流、疯狂跑马圈地后,网贷行业正渐趋理性,金融巨头纷纷进军P2P,优质的资产竞争必然加剧。从中再融科技此番收购,一叶知秋,或可见助力可再生资源企业融资需求的绿色金融,在未来将成可期的蓝海。

优质资产竞争加剧

这一起网贷行业的收购,也引发了业内对优质资产的再度思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再融举措充分说明,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跑马圈地、流量为王的阶段,转变为现在的监管铁靴落地、市场渐趋理性的新阶段。互联网金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也从“促进”变为“完善监管”,在新的发展机遇中,互金平台需要回答好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何方的问题。

而在当下,优质资产对互金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平台已从前期以流量为核心,发展到以优质资产端为导向的资产竞争阶段。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内金融巨头不断涉足P2P,优质资产争夺越发激烈。因而,寻找优质资产以及资产端的创新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这起收购,正彰显了网贷行业在严监管、回归理性发展的趋势下,优质资产的巨大吸引力,绿色资产的潜力也正被寄予了高度的期冀。

绿色金融正当其时

“收废品!收破烂!”

这差不多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吆喝。

但这一句吆喝后面却透露着再生资源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弃物资也在极速增长,处置不当对环境会造成严重威胁,但其中蕴藏的可再生利用的价值也被忽视。

再生资源行业致力于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双重价值属性。通过废旧资源的加工整合,实现变废为宝,不仅能够大量节约资源、能源与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对生态环境有着良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境,对于改善环境裨益良多。

在产业价值上,再生资源也不输其它产业。有统计显示,2016年,废钢、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橡胶轮胎、废铅酸蓄电池等10个主要品种国内回收值达到5563亿元。据2016年统计,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有13万多家,从业人员1400万人。

根据十三五规划,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尽管产业的前景巨大,与发展需求相悖的是,再生资源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有诸多症结需要破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融资。

再生资源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导致再生资源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根据行业协会的调研统计,仅有38%的企业曾获得过银行贷款,而其中主要是成立5年以上,整体营业额在1000万至5000万及以上的企业。70%的受访企业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为企业生存发展找资金。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曾表示,近年来,循环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也离不开金融引导,再生资源行业有13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偏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产业化进程的瓶颈。

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服务的精细化,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以及绿色债券、再生资源期货等金融产品的入市,再生资源行业的融资难的贫血症有望得到破解。面对未来几万亿的庞大市场和急需优质金融服务的再生资源企业,在绿水青山的蓝图铺展之际,满足再生资源企业需求的绿色金融,其发展可谓正当其时。

中再融绿色金融版图加速扩张

成立于2015年的中再融科技,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以下称“中再生协会”)旗下全资控股公司“中再环资(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战略持股,在再生资源资产项目上拥有着难得的资产优势:上下游预收账款等信息流丰富,更易于风险控制;企业普遍存在账期,资金周转率比较高;项目来自于供销社与中再生协会推荐,均为会员企业,可及时了解企业动态,便于贷后管理;企业借款主要用于资金周转,项目期限3-12个月,期限灵活等。

从成立之初,中再融联合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创新提出“互联网+金融+再生资源”,一方面,与中再生协会共同打造“再生财”产品,面向中小再生资源企业开展信用贷,通过严格风控为投资用户筛选优质资产项目;另一方面,通过中再融为优质再生资源项目找到合适的资金,这是中再融始终不变的初衷。截至2017年底,中再融对8个省市超过900个再生资源企业或个人企业主,完成1000多次金融服务。

优质资产的维护、用户权益的保障,都离不开平台可靠的风控。

中再融合伙人、副总裁侯君此前表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资金安全,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台的风控能力。中再融平台不断拥抱金融科技创新,引入大数据智能风控,做好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加强项目风险把控。

在风控团队建设上,中再融不余遗力。截至目前,已经建立覆盖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山东、江西、内蒙古七省的风控团队,增加实地尽调环节,实行三级交叉风控机制。

人才是一端,技术是另一端。在大数据助力风控上,中再融也引入同盾科技大数据风控作为补充。中再融风控负责人此前曾介绍,平台风控模型将传统金融风控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了结合。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基于征信和资产核实的风控手段能有效识别用户的资产状况,另一方面,电商、社交等互联网领域的数据运用完善了公司的反欺诈能力。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中再融对借款用户整体的风险识别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为了充分保障用户账户安全,中再融也举措不断。2017年4月,中再融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最高500万赔偿金保障投资用户账户安全。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为平台的网络安全再加一道“保险”,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数据遗失等安全隐患,加强了平台的信息安全等级,为中再融平台的风控再添安全屏障。

集团化战略初见端倪

在互金行业渐趋理性之时,平台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将决定走向何处、能走多远。而随着美丽中国的愿景铺开,绿色金融的潜力活力无穷,在未来或成蓝海。

中再融在互联网金融竞争白热化的阶段酝酿产品,从传统车贷、房贷产品的桎梏中跳脱出来,独辟蹊径将着眼点放在再生实体产业,并将其发展成为核心业务,成为平台立足的根本,将优质的绿色金融构筑成为稳固的核心竞争力。

侯君表示,在未来,中再融会围绕这一中心大力发展再生行业优质资产,通过有效为再生资源中小微企业解决经营性资金需求,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在这一垂直细分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在未来,随着征信体系、法律体系的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环境向好,能够以普惠大众的理念将社会闲散资金引流到小微企业、环保企业、生态项目,降低生态环保企业的融资成本,给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空间。与此同时,科技的普及应用,环保无污染的技术不断提升,生态技术日益创新,金融供给效率提升,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侯君说。

关于未来布局,侯君透露,中再融会不断完善扩充资金、资产、大数据风控等业务线,加大力度进行多元化布局。依托中再生协会绿色金融服务中心,中再融将在以风控为核心的基础上全力发展布局智能投资、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全方位布局金融业务,整合资源,用技术创新服务绿色金融,同时为启动集团化战略做准备。

集团化运作,也无疑将充分整合资源优势,跨领域、跨行业、跨平台提供更加贴心、精准的金融服务,在合规发展上也将更加满足监管要求,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成为网贷平台破解发展问题的“金刚钻”。未来可期绿色金融蓝海,也将为众多中小再生资源企业源源不断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