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985著名高校合并,清华北大都在其中

北大、清华、南开,这三所国内知名的985高等学府,是国内学子梦寐以求都想进的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三所学校曾经合并过。在当时这所综合学校有多牛逼?上张图感受一下:

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钱钟书.......这些如雷贯耳的名人汇集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国家教育事业。

那这三所学校是怎么合并到一起的呢?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完全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北京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清华大学秘密将学校转移到长沙。冬天,清华大学从清华园火车站,连夜秘密南运几列车图书、仪器等教学研究必需品到湖北汉口暂时保存,随时可以运往新校址。华北事变后,日军开始向天津进攻。7月30日凌晨一点,日军开始向南开大学开炮,南开大学被毁。

战事告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校长在庐山会议商讨战局问题后没有立刻返回京津,1937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各校学生陆续前往学校。

次年2月中旬,长沙临大开始迁徙昆明。随后,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5月4日正式开课。由于人数较多,再加上搬往的地方先前没有足够的校舍,如何安顿这三个学校的学生成了一个难题。为了解决校舍问题,学校购买昆明城西北三分寺附近的荒地124.45亩作为校址地基,并聘请梁思成、林徽因为校舍建筑工程顾问,但无法短时间就促成,再加上建筑经费缺失,所以当时学生的学习环境十分艰苦。

然而,尽管学校迁徙到了昆明,依旧逃脱不了战火。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期间,数座茅屋宿舍在一次轰炸中被炸毁,对于校舍本就匮乏西南联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困境并没有影响教育的脚步,在昆明办学的8年中,秉承着“刚毅坚卓”的校训,培养出2000多个毕业生,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邓稼先等。

1945年,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次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回原址。三校握手言别,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明联大旧址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改称云南师范大学,其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