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留学生登山遭遇意外,接二连三的事故为何不能阻止人们脚步

曾经的这里是徒步者的人间天堂,如今的这里是岳青(音译Yue Qing)最后离开的地方。

上周三,22岁的中国留学生岳青,背上行囊,整装待发,想要在雷尼尔国家公园(MountRainier National Park)进行她的又一次徒步冒险。

图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结束这次旅行后,她还要回到华盛顿州立大学,完成她的研究生学位。

但是一切都停止在7月25日这一天。

白河(White River)是雷尼尔国家公园北环登山道的必经之路。这条白色的冰川河流是公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河流从冰川脚下的冰洞流出,每年夏天汇入普牙卢普河(Puyallup River)。

当天,岳青沿着北环登山道徒步,走到白河的西岔口的时候,她试图穿过河流,走到对岸,但却被湍急的水流卷入河中。

(图中红圈为疑似案发地点)

沿途的登山者称,他们看到了岳青被冲走,但是由于水流太急无法施救,最后也不知道她冲到哪里。

在警方直升机和地面搜索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岳青的尸体终于在周五(7月27日)被找到。

但这距她被冲走已经过去整整2天。

没有人知道,这场意外来临时,岳青是一个人,还是和同伴一起。

她的生命在22岁这一年,永远停留在了风景如画的雷尼尔国家公园。

图源:tylerwestcott

岳青本科毕业于兰州科技大学营养学专业,2017年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WSU)攻读园艺专业的研究生。

遇难时,她正在华盛顿州的Prosser城进行园艺研究。

图源:family.wsu.edu

在得知岳青遇难的第一时间,华盛顿州立大学农业学院的负责人Richard T. Koenig便以邮件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公布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邮件中写到:“她是一个明亮、充满活力的女孩子。这场意外对于岳青的家庭和WSU所有认识她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一次毁灭性的损失。”

岳青的前室友张欢(音译Zhang Huan)告诉《南华早报》的编辑,岳青酷爱户外活动。“她充满活力,总是希望去探索自然界发生的一切。我特别喜欢和她做室友的日子。”

面对这次意外,雷尼尔国家公园也深表惋惜。负责人Chip Jenkins重申了该地区徒步旅行的危险性。

“每年的这个时候,徒步穿过河流会是极度危险的。即使是拥有知识、技能和多年丰富经验的徒步旅行者,也要对这些寒冷,迅速流动的水域高度警惕。”

岳青的死亡已经不是中国留学生第一次在美国登山时遭遇意外。

去年5月份,一名27岁的中国女留学生Cindy Qiu在加利福尼亚州攀登惠特尼山时不幸遇难。其遗体被发现位于一处冰瀑下方,警方认为她从约18米高处摔下身亡。

图源:侨报

美国共有59个国家公园,每年夏天,都是国家公园的旅游旺季。

根据美国NationalPark Service官网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有120-140人死于园内(不包括自杀)。

图源:National Park Service

溺水更是目前国家公园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从2007年到2013年七年间,溺水总数,包括船只,皮划艇和漂流事件,共计365人。

图源: Fox News

2015年7月,来自湖北在黄石公园打短期工的21岁学生(Feiyang)在园内一条河中游泳时被卷走。

当时他和两名同伴在黄石河交汇的小溪游泳,却被急流推离岸边。期间他拼命想游到岸边,却无奈溪水太过湍急,最终被卷入急流。当时园内派出大量人员和直升机搜救,却一无所获。

图源:新浪

对于美国国家公园每年两亿八千万的游客总数来说,120-140的死亡人数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对安全掉以轻心,因为有时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

(小编去黄石公园之前,真的是很怕被熊一掌拍死啊!)

同样是在2015年,黄石公园又发生了一起悲剧——灰熊咬人致死

图源:来自网络

63岁的Lance Crosby来自蒙大拿州,是园内急救诊所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黄石工作了5季。他本身是经验丰富的远足者,经常在出事的大象环道(ElephantBack Loop Trail)上远足,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图源:Daily Mail

遇难当天,他被一头成年母灰熊及一只熊仔攻击并咬死。根据死者前臂的防御性伤口来看,他和熊搏斗过,但最终难逃熊口。当人们发现他时,部分尸体已经被吃掉。

虽然意外事故一次一次警笛长鸣,但依然不能阻止户外运动爱好者们的脚步和野心。

人为什么要去徒步?

因为喜欢。

人为什么要去登山?

因为山在那里。

说到户外运动引发的意外,就不能不提到“神女峰”。

她是所有户外爱好者的终极胜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坟场。

(珠峰死亡遇难图分布情况)

图源:雪花新闻

没人知道珠峰上到底有多少尸体。他们或深陷冰缝之中,或永埋积雪之下,其中有不少人离山顶只有几百英尺。

2006年5月15日,34岁的登山者David Sharp在珠峰的Green Boot Cave附近双臂抱膝,坐下休息,但是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

在他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曾有四十几位登山者路过。但他们却都只顾冲顶,没有一人伸出援手。

当人们发现Sharp遇难时,已经是9个小时之后。

那时他已经没了呼吸,身体凝固在距离顶峰只有几百米的地方。

(坐在路边的Sharp)

图源:The Post-Mortern Post

新西兰探险家艾德蒙·希拉里在得知这件事后非常生气。

他说: 如果你遇到有人急需帮助,而你尚有余力,那你有义务尽可能的帮他撤下,冲顶的目标应当变成第二位。

(图左为艾德蒙·希拉里)

图源:Times

但是有时候,恶劣的天气,随时而来的暴风雪,还有稀薄的氧气,让人想帮助却无法施以援手。

每年,数以百计的遇难事故触目可及,他们以最残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自然的威严。

有人说,避免危险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

不去徒步,不去登山、不去无人区。

不去历险,就不会遇难。

可为什么还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去冒险?

11岁的Paul曾经给出了答案。

Paul 的父母Francys夫妇似乎有预感他们自己将在珠峰之行中遇难,临行前,他们将去与不去的决定权交到了Paul手中。

Paul说:如果我不让你去,那等你老了,坐在摇椅里,你肯定会遗憾地重复:“我当时应该去的。” 我不希望因为自己而剥夺掉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写到,山顶有一只被冻住的美洲豹。

(乞力马扎罗山)

图源:Canarias7

很多人说这是海明威的杜撰。

到底这只豹存不存在,只有去过才知道。

也许这就是户外探险的魅力所在吧。

因为生命中有些时刻,我们不得不出发。

但一定不要忘了在路上,只顾前行,忘了生命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