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家国情怀,士人风骨

萧韬

时隔7年的2018年1月12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电影《无问西东》终于上画。清华校友圈热议,各地校友观看捧场。电影热映正炽,观众们众口交赞、好评如潮。不少观众被感动到潸然泪下,赞誉为催泪大片。

据悉,《无问西东》首周票房为1.39亿元,在同期影片中口碑较高。上周排片虽然不到8.8%,但是上座率夺冠接近23%。

片名“无问西东”,缘自于一句清华大学校歌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一句话,代表前1949年那两代清华知识分子的风骨和胸襟。尤其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尤为显得璀璨夺目,影响深远。

影片叙述了四代清华人的担当与责任,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与只问初心。

《无问西东》穿越1923年、1938年抗日、1962年和21世纪当下,追寻清华学统承继的传统精髓“立功 立德 立言”,弘扬“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精神。

1923年民国,学术自由。

吴岭澜觉得优秀的学生应当学理工科,但是自己物理不及格,于是憋闷。梅贻琦校长开解他的心结,于是吴岭澜潜心国文研究。梅贻琦梅贻琦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传道受业解惑,指点吴岭澜的人生迷津,一心为学。听了泰戈尔的讲演,他笃定思索“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他搞学问之余,遐想着在素雅雪地里拉小提琴的风雅。

岁月沧桑,世事剧变。

1938年,抗日烽火连天。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清华大学已经西迁昆明,并入西南联大。吴岭澜成了一名国文教师,在铁皮屋顶的教室挡不住一场暴雨的袭击,学生们听不清老师的声音,于是全班只能静坐听雨,偷得片刻闲愉。关于西南联大的象牙塔生活,鹿桥的小说《未央歌》追忆了一些学生属于青春的校园爱情。

抗日战火,安放不了平静的课桌。名门子弟沈光耀,忍痛看到同胞被炸死,点燃起报国心壮怀激烈,决心弃笔从戎。沈母美丽、雍容带却无炫耀,闻讯从千里之外赶来劝阻。一口粤语温柔大气,带着三分隐忍,只轻轻跟孩子用粤语说:你跪低,你背家训给我听。没有想要你追求功名,那都是一场幻灭。只希望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自己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不是为了我,而是你能享受人生乐趣。当空军教官道出 “这个时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让沈光耀不顾母亲的严辞反对,毅然从军。他不忘空投食物给贫困孩童们,英勇杀敌保有怜悯心。

当沈光耀就要驾机殉国之时,投喂过的那片贫瘠土地上大雨滂沱,孩童们发抖并饥饿,双腿残疾的神父说,“唱歌吧,孩子们,歌声能帮我们忘记饥饿,寒冷和恐惧”。 在孩子们的歌声里——“这些离开了家乡的人,在梦中也看见幸福故乡”,沈光耀驾机俯冲日军军舰,经过降落伞上被打死的战友时,说了一句“回家”,随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沈母接到儿子的遗物后,落泪无声。

观众看了沈光耀壮志凌云的民族魂,有谁不会潸然泪下?久违的抗日英烈传,如今还有多少中国人铭记?

沈光耀的报国故事,是抗日时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爱国壮举。他的原型是清华学生沈崇诲,天之骄子27岁牺牲。他的身后矗立着一批年轻的学生空军烈士,譬如林徽因的弟弟林恒、蒋介石的远亲、国防部长的儿子、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王光美的哥哥王光复……

他们受到的空战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台湾导演张钊维曾拍过一部纪录片《冲天》,讲述那些年轻空军的光荣故事。他们时刻准备为国捐躯,“没有明天”。

此外,我们在齐邦媛的自传《巨流河》和宗璞的小说《野葫芦引》里,看见当年不少学生从军,无畏地为国献身。著名大律师张思之,就是参加中国远征军的幸存者。

清华大学不仅仅学生参军,中正大学姚名达(号显微)教授亦为国壮烈殉难。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的教授,组织师生战地服务团,亲赴抗日前线,1942年在江西省新干县赣江边的石口村与日寇搏斗中英勇牺牲。中正大学校长胡先骕在纪念姚名达殉国一周年时,曾高度赞扬他“绝学有遗著,千秋有定评”,“英风传石口,大节振江西”。中正大学的承继学校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特别在西湖畔筑亭“显微亭”, 纪念姚名达教授。

不过,清华学生抗日从军偶尔也发生炎凉的悲剧。清华学生熊大缜参加八路军,1939年却在冀中根据地遭诬陷活活地被石头砸死。几乎与他相依为命的恩师、中国物理学宗师叶企孙在文革无故受连累批斗,搭上性命。中国物理学奠基人,晚景坎坷悲凉,执政党对不起他!

清华学生抗战从军,彰昭英勇卫国的风骨卓绝。《论语·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清华从军学生就是弘毅之士,传承了中国士子的家国道义与责任担当。北京清华园,一块黑色石碑依山傍水,刻着43位校友烈士名录。

所有的抗日烈士浩气长存,海峡两岸四地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

时间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流到1962年罪恶滔天的文革前夜。

沈光耀空投食物的一个孩童陈鹏长大成人,和同学王敏佳、李想一起为爱情纠结。他误会了两位同学,决定去第九研究所工作。后来阴差阳错,陈鹏救了遭毒打苟活的王敏佳,李想为了上进医疗支边背叛且放任王佳敏遭到惨斗。陈鹏和王敏佳尽管最终错过,为世人谱写了一阙深情的挽歌。

时空流转,到了21世纪的眼下。经济潮涌,浪奔、浪流。

李想为爱忏悔救了同事出意外,同事的孩子张果果从清华毕业成了一名广告业白领。在职场的尔虞我诈与帮助四胞胎的纠葛之间,只问初心做出抉择,继续帮助四胞胎家庭,净化逐渐被都市污染的心地。

电影《无问西东》是命题电影,配乐煽情、台词文艺。即使最末的张果果故事与电影主题略微脱节,有了感人的沈光耀壮烈殉国的抗日故事之烘托,瑕不掩瑜。整个片子吟诵着人们对真理的求知、对国家的担当、对真爱的追念与对弱者的援手。实际上,通过教育在在传告一种大学精神,葆有本真、追求理想。

有一句台词讲:“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我们想,清华人依旧会迈步走来。片尾的清华历史名人字幕,就是印证。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叶企孙、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邓稼先、李政道、杨政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蒋南翔……七分钟读懂清华风骨,乃清华赞歌、更是大学精神礼赞。

对电影《无问西东》的观感,摘引1978级校友岳衡的寥寥影评与所有观众共勉:“这是一部唤醒爱、人性、同情、勇气的电影,Amazing Grace响彻全篇,不要忘记近几十年中国人所遭受的境遇。这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就该面世的电影,尽管迟了7年,终究禁不住爱的力量!”

有多少国人还记得,蕴藏清华大学精神的校训“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校风“行胜于言”,“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附]

清华大学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注释:清华校歌由汪鸾翔先生作词,张慧珍女士作曲。创作评审于1923年前后,迄今已近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