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少一眼!中國正在消失的民居文化

小編前幾天去福建,參觀了《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承啟樓,不覺感慨,中國古代人民真是充滿了大智慧。

在福建省西南霧氣瀰漫的山谷中,一座座身形龐大的土樓拔地而起,十分寬敞氣派,經歷數百年依舊完好如初。

土樓最初的設計是為了抵禦倭寇,建立三四層的巨型堡壘,可以在敵人來臨時居高臨下進行防守。

土樓裡邊的面積也十分巨大,外環樓和內環樓層層環繞,作為客家人大家族聚居的場所,整個宗族生活在裡邊其樂融融。

中國建築是中國文化中最具獨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國文化的標誌和象徵。其實不只是土樓,中國難得一見的建築結構,真的是鬼斧神工。

老北京四合院

端莊的大門,精緻的影壁,或長或方的院子裡樹影婆娑,生活在這個自足的清淨世界裡,的確是一種享受。

蘇州園林

脊角高翹的屋頂,江南風韻的門樓,曲折蜿蜒,藏而不露,充滿了江南水鄉古樸沉靜的意味。

徽州古民居

“粉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主要特徵,遠遠望去,好似一幅精緻優雅的水墨畫。

黃土高原窯洞

窯洞與黃土渾然一色,這種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民居景觀,是依託黃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築。

湘西吊腳樓

當我們走進湘西,隨處都可以看見鬱鬱蔥蔥的山坡上,清澈的小河邊點綴著這種古老的幹欄式建築。

晉中民居

體現了中國北方民居質樸不失精巧、嚴謹不失雄渾、聚族而居不失錯落有致的典型風格。

除了小編以上列舉的,中國還有很多特色民居建築,如新疆高臺民居、西藏碉房民居、內蒙古的氈包等。

中國傳統民居建築是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而創造的傑作,時光賦予了她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濃厚的歷史氣息。

這些久歷風霜、斑駁古老的歷史建築,一塊塊石磚,一根根梁木,似乎都訴說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庭的動人故事。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建築雖然越來越靠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卻逐漸遺失了中國獨有的建築文化。

近年來,國內各地雨後春筍般的湧現出一批仿造國外建築,許多網友調侃:“現在不用出國也能走遍世界。”

中國古建築裡的天人合一、風水學問等等傳統理念色彩,就這麼被哥特風、巴洛克、洛可可、拜占庭式等等歐洲文藝風格掩蓋了它們本來的色彩。

與西洋建築在國內遍地開花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中國傳統建築因為年久失修而面臨消亡的境地。

中國傳統古建民居沒有得到很好保護,拆真造假現象層出不窮,各地大興土木的同時,中式建築式樣卻日漸沒落。

再加之,為了城市的現代化規劃,許多古建築被各種西洋風格建築取代,美觀了之後,我們的文化卻丟了,這是何其悲哀。

唯有傳承,才有發展,希望這種不可再生的民俗、民族建築文化會一直保留在我們的文化與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