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公告

各有关单位:

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初审和复审工作已经完成。经评审委员会严肃、认真的评审,评选出获奖推荐项目2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8项,现将复审结果予以公布。

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章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获奖推荐项目的公示期为30天。在公示期内,对获奖候选人或集体、及其参评项目持有异议的,可向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逾期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书面异议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提出异议的单位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提出异议的个人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异议自体育科技奖复审结果公布之日起60日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本年度终审;自体育科技奖复审结果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下一年度评审;自体育科技奖复审结果公布之日起一年后处理完毕的,可以重新推荐。异议期结束后,将获奖推荐项目提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会进行终审后授奖。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办公室(奖励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邮编:100061,

联系人:邢洋,

电话:010-87182587,

传真:010-87183928,

电子邮箱:csssbgs@126.com。

附件: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

2018年7月19日

附件:

2018 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复审结果

一等奖

1. 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微创手术治疗和再生修复研究的及其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人:余家阔、敖英芳、曲绵域、田得祥、王健全、崔国庆、胡跃林、江东、杨飞、姜闻博、丁建勋、张磊

2. 体质健康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毛德伟、徐培明、田雪文、师丹玮、卞志勇、卢朝霞、杨胜强、何承寿、许宏强、雷敏娟、刘杰、张传光

主要完成单位: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泰山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二等奖

1. 有氧运动能力相关基因标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胡扬、夏小慧、龚丽景、李燕春、杨晓琳、吴剑、梅涛、聂晶、许亚丽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2. 中国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彦峰、江崇民、王梅、蔡睿、李森、王云涛、武东明、邹金辉、张铭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3. 加快补齐短板,开创新时代体育发展新局面

主要完成人:钟秉枢、何俊、郝晓岑、张建会、张治华、徐刚、代坤、韩勇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

4. 当代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研究

主要完成人:陈小平、资薇、曹春梅、赵亮、黎涌明、于洪军、阮棉芳

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大学

5. 复杂运动条件下运动技能学习认知能力和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剑、谭晓缨、吴殷、高润、张兰兰、曹娜、戴雯、朱桦、孟海江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6. 基于提踵状态下跖趾关节形变的力学机理及防护设计研究

主要完成人:顾耀东、李建设、梅齐昌、张妍、孙冬、王梅梓

主要完成单位:宁波大学

三等奖

1. 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体育体制改革研究

主要完成人:刘青、陈林会、龚茂富、郑宇、王宏江

主要完成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2. 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对体质及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主要完成人:全明辉、方慧、陆莉萍、张莹、赵广高、张金铭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3. 有氧运动介导 Nrf2 对骨骼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缨、李铁瑛、姬卫秀、罗琳、何诗依、刘雨佳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4. 科学健身示范区运动装备研制及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汪毅、郭娴、张一民、谢敏豪、孔振兴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5.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

主要完成人:宋雅伟、钱竞光、张曦元、冯雷、吉彦廷、樊晓丹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6. 科学引领 方法创新 全人群科学健身指导系列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王梅、冯强、刘新华、王富百慧、李霞、张彦峰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7. 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研究

主要完成人:郭玉成、李守培、刘韬光、范铜钢、张震宇、王培含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8. 三大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马云、梁辰、严翊、高璨、张建红、孙明晓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怡德医院有限公司

9. 规律有氧运动干预高血压血管平滑肌表型转换中的表观遗传机制

主要完成人:石丽君、曾凡星、张严焱、廖静雯、吴迎、张琳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10. 体育强国进程中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杨国庆、彭国强、陶新、许秋红、马兆森、赵丽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11. 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总览与观点

主要完成人:易剑东、郑志强、詹新寰、朱亚坤

主要完成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12.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绩效评估研究

主要完成人:程志理、刘米娜、汤强、夏成前、殷伟、刘雪冰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13. 运动通过激活自噬改善线粒体质量控制对老年脑发挥保护作用

主要完成人:罗丽、陆阿明、谷艳荣、秦正红、郭珊珊、高晓芳

主要完成单位:苏州大学

14. 我国女子跆拳道奥运冠军竞技制胜特征模型

主要完成人:高平、胡亦海、祝大鹏、余银、鲁凡、许志娟

主要完成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15. 促进射击运动员比赛稳定发挥的心理科技服务研究

主要完成人:李四化、李京诚、吴昊、刘淑慧、王瑞苗、佟立纯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16.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十年报告——基于 CSSCI(2002-2011)文献计量分析

主要完成人:王子朴

主要完成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17. 基于双 kinect 的人体关节点自动识别关键技术和系统

主要完成人:王向东、郝卫亚、王泽峰、李华、李琪、李诗锐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

18. 论骨骼肌在运动与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主要完成人:肖卫华、刘晓光、郑莉芳、赵淋淋、周永战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说明:根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章程实施细则》,体育科技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一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 12 人,单位不超过 5 个;二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 9 人,单位不超过 4 个;三等奖的获奖人数不超过 6 人,单位不超过 3 个。

媒体合作/广告投放/论坛/发布会媒体服务请联系:15110171297(Telephone&WeChat) / hanjingting@sportba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