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乾州」大话乾州

大话乾州

袁富民

家乡乾县是横卧在渭北高原南缘的一条龙。追溯起它的历史,恐怕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步的。因为《史记》就记载着轩辕黄帝曾在这里的好畤祭祀过天地。县境内80多处古遗址也证明,原在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但这条龙却是一条旱龙。长期以来它受着干旱的威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并不富足的生活。遇到了干旱饥馑,或是战乱疫情,那就得流离失所,啼饥号寒。家乡也就是满目疮痍,民无聊生了。

到了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大秦王朝锵然崛起,逐渐强大,秦孝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50年,在这里设置了好畤县,到现在已经有2367年的历史了。

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chī吃)天下,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好畤县便成了京畿近地。秦始皇在好畤修建了梁山宫,在他巡幸梁山宫时,演出了一场诛杀臣僚的惨剧。从秦代末年到楚汉相争,好畤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在秦代有四次大的战役都曾在这里发生。战乱带给人民的只能是生灵涂炭,家园破败。

时间推移到了唐代,女皇武则天把陵园选到了县城北面的梁山上。这梁山三峰耸峙,北峰最高且居中,南二峰左右对峙,宛若妇女的两个奶头,也真是上苍为女皇武则天天造地设的陵寝宝地。公元684年葬唐高宗于梁山,谓为乾陵。改好畤县为奉天县,以奉祀乾陵。这里就成了唐王朝的祭祖圣地,皇亲国戚,络绎而至,奉天县城,世所瞩目。唐王室的宫廷生活,风俗礼仪,文化艺术,对这里人民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到了公元706年,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祭祀活动更加频繁,规模更为庞大。最初几年,竟是日祭。天天钟罄长鸣,夜夜法灯不灭,奉天县的繁华可想而知。

盛极必衰!唐明皇的开元盛世很快被安史之乱打得七零八落。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明皇的儿子德宗即位,十分信任术士桑道茂,封他为国师。一日,桑道茂向德宗谏言:“臣观乾方有天子王气,宜高大垣堞以备非常!”德宗采纳了桑道茂的建议,命神策军把奉天城修复得城高池深,固若金汤。

公元783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叛乱,拥朱泚为帝。叛军攻进长安城,德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奉天。他带着身边近臣和后宫家眷,仓惶出逃到了奉天。朱泚率兵将奉天城围得水泄不通。奉天城内百姓竭尽忠诚,投入到誓死保卫皇上的战斗之中。大将军浑瑊率领军民浴血奋战,坚持月余,终于击溃叛军的疯狂进攻,保住了奉天城,也保住了大唐江山。七个月后,朱泚之乱平息,德宗回到京城长安,升奉天为赤县,归京畿直辖。奉天县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中央直辖县。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到了元代,隋代皇室后裔封地乾境,演进成十二杨村。隋杨氏后代杨奂考中状元,因他学富五车,著述宏富,晚年卸任后在县城内创办紫阳书院,设馆授徒,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到明清两代,乾州文风丕振,名流荟萃,市井繁华,旌表牌坊林立, 街衢四通八达,号有“九楼八涝池,七十二个半巷子”之誉。

到民国兵荒马乱,灾荒饥馑,百姓逃荒他乡,十室九空,房屋倒塌,田园荒芜,一派破败荒凉的景象。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在阳峪——注泔阻击战中,坚决打击了国民党马家军的疯狂进犯,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月19日,乾县宣告解放!全县人民一片欢腾,迎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的到来!

从此,乾县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乾县跟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一步步前进着,一步步走向富裕和文明。

乾县有山,有五峰并峙的五峰山,有三峰耸立的梁山,有石牛卧山的石牛山,有形似龟盖的龟盖山,还有清凉山、羽毛山、吴山、方山和尖山。

龟盖山在梁山镇的庄子园,那里有庄子洞,据说是庄周修道的地方,庄子著名的《南华经》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五峰山绵延起伏,层峦叠翠,古寺石炕,闻名遐迩,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梁山就更奇了,山势崔巍,苍松蔽天,登梁山之巅,北可瞰纵横沟壑,群丘俯首,绵延起伏的山山峁峁,交错纵横的沟沟岔岔,绘出一幅绮丽壮观的山水画;南可眺田园似锦,终南若屏,千村万堡,如舟在水,八百里秦川秀色尽收眼底。这梁山气势恢弘博大,足以卧龙栖凤。故唐高宗与武则天长眠于此也!

乾陵不仅是乾县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要说它埋葬着绝世女皇和她的丈夫唐高宗两个皇上,仅那陵园的气势恢宏,呈扇面分布的17座陪葬墓和出土的4000多件珍贵文物,就足以让世界瞩目!还有那掩埋在地宫里的奇珍异宝,也让这座不曾被盗过的帝王陵墓蒙上神秘而诱人的光环。

乾陵是盛唐时代的杰作!清代的乾州八景中的“唐陵戴帽”、“双乳凌烟”、“石马开道”三个景致都在乾陵。高耸入云的华表,插翅欲飞的翼马,单脚独立的鸵鸟,肃穆仗剑的翁仲,高大厚重的无字碑和述圣记碑,端坐傲视的石狮,风剥雨蚀断臂无头的61王宾石像等110多座精美的大型石雕,无不显示了大唐王朝的辉煌!改革开放使这里焕然一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揽胜。乾陵脚下新建的牡丹园、植物观光园、葡萄采摘园和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饭馆茶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乾陵成了乾县乃至陕西的一张对外开放观光旅游的靓丽名片。

乾县有河,西有漆水,东有泔河,中间是漠谷河。这漠谷河从麟游县的罐罐沟垴蜿蜒北来,千万年来,河水切割开深厚的黄土层,在梁山西南的脚下,遇到坚硬的岩石,形成壮观的瀑布。急流在怪石巉岩间跌落下来,喷珠溅玉,訇(hong轰)然雷鸣,这就是清代《乾州志》上所说的“八景”之一的“响石鸣潭”,也叫西响石潭。只可惜1958年修乾陵水库时已埋在大坝底下了。

响石鸣潭还有一处,那就是注泔镇胡罗村泔河沟里的东响石潭了。東响石潭分作数段,上游有白马分鬃,急流奔腾而来,河流中间有一块坚硬的岩石,把水流分割开来,这奔涌的流水就如两缕雪白的马鬃,从悬崖上倾泻下来,蔚为壮观。依次是马潭、龟潭、鱼潭,都是按形态命名的。鱼潭以下,有一状如青龙的石峡,名曰“龙峡”,两岸危崖,急流从龙峡的夹缝中冲撞而出,跌落深潭,然后打个漩涡,向下游流去。河滩上长出茂密的芦苇,这就是芦苇荡。再往下则是漫滩的荷花,叫做荷花荡。每到盛夏,满滩的荷花竞相绽放,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这里再往南就到了红崖水库了。

说起了乾县的山沟河谷,叫得上名字的主要有14条,有郭沫若《咏乾陵》诗里所说的“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的黄巢沟,有压在乾陵水库大坝底下的三郎沟,有横跨着漠谷大桥的夹道沟,有十八罗汉释利坊传经布道的大桥沟,有临平镇的龙塘沟,梁山镇的齐南沟、吴店沟、瓦子岗沟,梁山镇的王家岭沟、分水桥沟,注泔镇、峰阳镇的注泔沟,梁村镇、周城镇的大北沟、南沟,还有唐高祖猎豹的黑豹峪沟等等。

不是说乾县是一条旱龙吗?解放后,乾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旱魔作斗争,战天斗地,改造山河,修起了羊毛湾水库、杨家河水库、大北沟水库、乾陵水库、老鸦咀水库、黑豹峪水库、南岭水库、南沟水库、白马沟水库、红崖水库、天河沟水库等11座,即可泛舟,亦可垂钓,更多的是灌溉。一座座水库,加上深井、辐射井,让乾县得到滋润,得到灌溉,使乾县的经济活跃起来,乾县这条得水的旱龙便腾飞起来了!

乾县毕竟是渭北高原上的一座古老的县城。这里没有江南水乡的青山秀水旖旎风光,也没有塞外戈壁的雄浑粗犷壮观景象。但这里有的是千万年来在这里生生不息艰辛劳作的人民,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顶冷蹭的乾县人,用自己朴实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礼仪风俗,民间文学,手工技艺,饮食文化……被誉为地方戏曲的活化石——皮影弦板腔,荣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委婉细腻的曲调,生动形象的人物造型,高亢激越又婉啭缠绵的唱腔,成为中华戏曲艺术一枝独秀的奇葩。

王村镇的蛟龙转鼓,从明代流传至今,其场面气势磅礴,其舞姿雄壮优美,其鼓声震撼人心,其队列变幻无穷,打出了秦风秦韵,悠远历史;也打出了铿锵豪迈,时代精神。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脍炙人口的乾州四宝——锅盔、挂面、餷酥、豆腐脑,是乾县民间饮食文化的代表。每一个都能和乾陵扯上关系,都是乾州文明历史的产物,被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以舌尖上的美味拍摄成专题片向全世界播送。

新时期的乾州冷娃是充满智慧的,是热情洋溢的。改革开放之初,一大批乾州泥腿子,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自己的改革之旅,他们迈开双脚走出故土,南下江南,把绍兴滞销的化纤布源源不断地运回乾县,开辟了三眼桥大市场。一时节,三眼桥大市场名噪西北 ,成了西北最大的布匹集散地。尽管以后的三眼桥大市场萎缩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却是深刻的,宝贵的。可以这么说,乾县的改革开放就是从三眼桥迈出第一步的。

第一步跨出去了!紧接着就是第二步,第三步……有一批人用自己捞到的第一桶金,搞起了建筑业,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城乡建设中去;有人用第一桶金,搞起了药材贩运、棉花贩运、木材贩运;有人用第一桶金建起织布厂、印染厂、建材厂。有人用第一桶金跻身房地产开发全国一百强的行列。国家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为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弄潮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于是,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千万元户乃至亿元户,就在这块黄土地上诞生了!

经济的活跃,引发了各条战线的巨大变革。城乡建设轰轰烈烈,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整洁,绿树成荫。昔日的土墙瓦房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各式各样的阁楼洋房;昔日的羊肠小道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宽阔的油路砼路;昔日的烂缕衣衫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鲜艳靓装。盛世繁华,到处是莺歌燕舞,灯红酒绿。广场舞成了城乡人民狂欢的节目。

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全县人民正在紧跟党中央的部署,加紧小康社会的建设。

乾州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许它并不肥沃富饶,并非山水如画,但它是融入我肌肤和血脉的一方厚重的土地。是我祖祖辈辈用血汗滋养的一方热土。是足以让我的灵魂安息的地方!古老的乾州啊,正在焕发着光彩。63万乾州人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

我的大乾州啊!你真是一部厚重的书啊!新的一页正翻开!

袁富民,笔名袁舟,陕西乾县人。曾任乾县县志办公室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地方史志协会理事,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1993年出版诗集《纯情的诗恋》,《独守宁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结集。

 联系我们

电 话:02935521236

邮 箱:xcb355212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