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产第一牙膏两面针卖血求生12年,辛酸没落背后几多愁

你一定记得曾经脍炙人口的广告:“一口好牙,两面针

”。可是,这句广告词却许久未曾在我们眼中出现。

4月27日,上交所向两面针发来了问询函:为什么连续1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两面针主营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到底是否有经营发展的空间?

两面针:中药牙膏的开创者

1980年,两面针研制出第一款中药牙膏。中药是中华的瑰宝,改革开放初期,舶来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中药牙膏的出现,受到了国民的喜爱。

1986年至2001年,两面针凭借着出色的牙膏,连续15年蝉联国产牙膏销量榜第一,成绩斐然。当时的中国牙膏市场,被佳洁士和高露洁垄断。而国有品牌,仅有两面针有一战之力。

两面针不仅仅开创了中药牙膏,更是当时中国牙膏的骄傲。04年,两面针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牙膏界第一家上市企业。

国产第一从神坛到谷底

上市之后,两面针将着眼点放在了其他行业。纸品、旅游用品、化工、医药,以及每个集团都想插一脚的房地产,都有两面针的布局。

可是,尽管涉及行业众多,两面针毕竟只是从牙膏发家的企业,并没有跨行业经营的经验。远大的理想没有足够强的实力去支撑,产业反而成了两面针的拖累,反而让主业受到波及。

2006年开始至17年,12年,两面针集团由利赚亏,再也没有一年成功盈利,只能不断出售自身股票,来制造账面的营收。这样的收入,也难免被人称为“卖血续命”。

牙膏界的变革

不仅仅是副业,两面针牙膏自身的经营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两面针创造了中药牙膏的先河,却没将中药牙膏的功效推进人心。本身的王牌没好好把握,两面针牙膏始终用最基础的手段在市面上竞争。

同期,佳洁士和高露洁却用更低的价格和密集的广告,在中国市场炒的火热。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说到牙膏,就想起高露洁与佳洁士。不仅如此,几年陆续有国产品牌加入低端牙膏之战。黑妹、田七、六必治都先后参与又出逃。这样的竞争之下,两面针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渐渐退出超市的牙膏架,沦为酒店牙膏品牌之一。

尔后,云南白药重拾“中药牙膏”大旗,主打中高端牙膏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高露洁与佳洁士虽然市场份额较高,却由于自身定位的问题,徘徊在低端市场中难寻突破。这样的契机之下,云南白药在中高端牙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时代给了两面针发展的机会,铸造了当年两面针的故事。然而,行业竞争的残酷性,对企业的考核是严苛且残酷的。昔日风光,如今成了国产品牌的唏嘘。

企业发展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亦适用于企业。在成败后的褒奖或警醒,都已无法重铸辉煌。

百e创业惋惜两面针的衰落,希望在其颓败的经验中,可以警醒警示更多的中国企业,助中国众创收获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