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电饭煲的测试,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对洋品牌的迷恋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就拿最普通的电饭煲来说吧,有些人去日本,不是为了玩,就是为了买个锅回来。那这日本的锅真有那么神吗?

市民:个人感觉它的质量可能要稍微好一点的

市民:日本品牌质量挺好的 国内的现在还可以吧 但是跟日本的技术还是有点区别(差距)的

市民:人家做的早 我们起步又晚 最近假货又多 所以导致大家好像更信任国外的(品牌)一点

在街头采访中,假设不受消费能力限制的前提下,几乎所有人在购买家电时都会选择洋品牌,其中日本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某大型家电商场的销售经理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像电视机冰箱空调这样的大家电,洋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国产品牌分割,可是在小家电方面,洋品牌却仍然占据着高端市场。

某电器商场销售员:他问这里有没有日本的电饭煲 他说日本的电饭煲比中国的电饭煲烧出来的饭口感好吃一点

记者 骆冬明: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 国外品牌的电器就一定比中国的好 尤其像这个电饭锅 很多甚至跑到日本去买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日本电饭锅 是市民吴先生提供的 当时他花了2500多元人民币在日本买的 今天我用这个电饭锅来做个实验 看看它煮出来的饭是不是就更加香呢

与日本电饭锅PK的是一款国产美的牌电饭煲,市场价格在1000多元,记者注意到,这两款电饭煲外观设计上基本一致,功能按键也是大同小异,都有快煮和精细煮之分。两个锅的内胆也都是半圆形设计,重量上日本锅内胆要稍重一些。随后呢,记者分别向两个锅内倒入等量的大米,用的也是同样的矿泉水,水量都以锅内标尺为准,高出大米一格。盖上锅盖,按下按钮,耐心等待米饭出锅。

测试开始42分钟后,国产电饭煲显示米饭已烧熟,进入保温状态。到80分钟的时候,日本电饭锅转入保温模式,表明米饭也已经煮熟。

现场 骆冬明:经过漫长的等待呢 这个饭终于是煮好了 现在我们准备了两个碗 一个写上了A 一个写上了B 在A碗里面准备放日本电饭煲煮出来的饭 B碗是国产品牌电饭煲煮出来的饭 我们找几位试吃员 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的

记者还没进行测试,商场内的促销员们就闻着香味先来了,真是一点不客气啊。

某电器商场工作人员:说实话我分不出来 真的差不多 没什么感觉

没感觉,不会吧。测试是在商场内直接进行的,为了公平起见,咱们还是请路过的市民品尝一下吧。

测试员:让我来尝尝看 感觉这个软一点 这个B软一点 对 这个有颗粒状感觉 感觉一粒一粒的 如果投票的话投给哪一个 我肯定投给这个的 投给B 对

测试员:我还是选这种 就是感觉黏在一起

测试员:感觉这种还好 (B)这种啊 对 更软一些

记者:做一个实验的 就这两份饭 你看看有没有口感上的差异 就是尝一口吧 对

测试员:感觉差不多 这个就是感觉更加软一点 投一票 你更加喜欢吃哪一碗呢 我觉得这个好一点

记者:你喜欢哪一种 我个人感觉可能比较喜欢这个 这个A 嗯 为什么 这个口感感觉(硬)

测试员:我喜欢稍微硬一点点的 有饭粒感有嚼劲一点的

记者以这种盲吃的形式,请了5位临时试吃员,结果显示A米饭颗粒饱满,有嚼劲,得1票。B米饭软硬适中,比较香糯,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口感,得4票,国产电饭煲完胜。

测试员:有时候水多水少 蒸出来的软香都不一样的 这个锅其实不是主要的 买日本品牌的可能就是心理上的作用

同样的米饭,同样的水,为什么被国人热捧的日本电饭锅一下就被KO了呢。美的生活电器常州代理商市场部经理胡凯介绍,除了大米本身的口感之外,电饭煲或者电饭锅的质量取决于三个方面,外壳材料的保温性,内胆的材质,还有煮饭的加热方式,其中加热方式最为关键。

美的生活电器常州代理商市场部经理 胡凯:以前传统电饭煲都是靠底部一个小的温控器在加热 加热不均匀 现在没有明火 是内胆本身发热 通过电磁感应加热 就是称为IH加热

记者:这个技术是日本传过来的吗

胡凯:中国本身也有这个技术 只是我们没有去推荐它 近两年才慢慢的去发展它 因为以前可能大家没有想到IH能引领电饭煲 这么贵的能卖的那么好

胡凯表示,IH加热并不存在技术难关,而是国产品牌一直没有重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IH加热只是国产小家电中的小众产品,市场普及率不到20%。可是在日本,几乎所有的电饭煲都使用IH加热技术,等到本土厂商发现国内市场有这方面需求时,已经晚了,这风头自然也被日本电饭锅给盖了过去。

美的生活电器常州代理商市场部经理 胡凯:要在服务上面 或者推广上面 给顾客这种一对一的体验 要多做 国人这方面很少 那你去日本购物的话 会有亲制的米饭的体验给你 这样的话才引领IH的消费

记者 骆冬明:其实这样的一个测试并不能完全说明日本电饭煲就不如国产电饭煲 我们只是想让大家知道 其实我们没必要去过分的迷恋洋品牌 国产品牌正在奋起直追 请给他们一个机会 同时也是让本土企业看到 我们缺的不是技术 而是如何去迎合市场 设计出更加符合国人需求的产品

其实当下的“日本制造”已大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中国家电业却一直都在发展。可惜的是,长久以来,中国家电业沉浸在价格战中,一大后遗症就是对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要么“山寨”外国货,要么抄袭同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如今国民收入提高,中国消费者开始要求生活品质了,中国家电业才开始转型,试图改变“价低质次”的印象。只是这悔不当初,却需要时间来进行弥补,作为国民呢,也请大伙再给本土企业一次机会。